10月15日至21日,“机遇中国·活力山东”国际摄影季——世界百位摄影大师走进齐鲁大地活动(第三季、第四季)举办,摄影师将分组走进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德州、滨州等8市,通过镜头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山东实践和齐鲁儿女奋力“走在前、挑大梁”的精神面貌。
10月16日上午,来自日本、尼泊尔、越南等国家的摄影师走进德州,以影像为媒介,深入城市肌理,探寻文化脉络,致力于向世界呈现一个既具历史厚重感、又洋溢时代朝气的山东形象。
在黑陶博物馆与四千年前的火土对话
摄影师们的首站来到承载“龙山文化”精髓的黑陶博物馆。一进入展厅,摄影师们便被“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黑如漆”的黑陶所吸引,纷纷发出惊叹:“这太不可思议了,四千年前的工匠竟能将泥土塑造得如此极致!”
在非遗体验区,当代陶艺匠人现场演示制陶过程。泥土在转盘上旋转,被巧手赋予形态与生命,快门声此起彼伏。摄影师们以特写记录匠人手上的泥渍与专注的眼神,通过动态抓拍凝固陶泥在指尖流动的瞬间,生动诠释了何为“活态传承”。
在参观德州黑陶博物馆后,来自尼泊尔的摄影师Sabina Gurung表示,此次文化体验令她印象深刻。“黑陶文化与我来自的尼泊尔文化非常不同,这种差异令人着迷,”她说道,“中国的黑陶制作历史悠久,器物上的纹样设计精美绝伦,展现出非凡的工艺水平。”
运河古街:于流动历史中捕捉烟火人间
告别静谧的博物馆,摄影师们步入充满市井气息的运河古街。昔日“漕运之咽”的繁华虽已沉淀,但错落有致的古建筑与静静流淌的运河,仍共同勾勒出一幅立体的历史画卷。
摄影师分散在古街各处,以多元视角投入创作。有人登高望远,以广角镜头捕捉建筑群与运河的壮阔全景;有人深入巷弄,借长焦定格屋檐石雕、窗棂纹样的精致细节。孩子们嬉戏玩耍,居民沿河漫步,古装少女临水留影……这些温馨日常被镜头一一捕捉,将“活力”二字具象为百姓安居乐业的真实图景。
四女寺水利枢纽见证“北方都江堰”的现代智慧
随后,摄影师们探访了被誉为“北方都江堰”的四女寺水利枢纽。这里是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中下游重要的防洪控制枢纽,也是南运河的起点。
工程由节制闸、分洪闸和船闸3部分组成,是一座具有防洪、排涝、灌溉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大型水闸。大运河在此被一分为三,其中较窄的河道是南运河主航道,另外两条较为宽阔的是岔河和减河,有“北方都江堰”的美誉。这里没有古街的婉约,却展现出水利工程的雄浑与智慧。京杭大运河的河水在此被科学分流,构成一幅宏大的几何图景。
来自尼泊尔的摄影师Prekchya Mishra表示,她对该河流的宏大规模感到震撼,水利枢纽的工程技术水平更令她赞叹。“这项工程令人叹为观止,我深切希望尼泊尔也能引进这样的设施,期待有工程师能在我国的河流上建造类似工程。”她说道。
黑陶的古老技艺到运河的烟火气息,再到水利工程的现代智慧,德州的多维面貌在摄影大师们的镜头下被真实而艺术地呈现。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的交流与对话,更是山东迈向世界、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的有力实践。
(来源:德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