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济南商河:内连外通行更畅

济南商河:内连外通行更畅
2025-10-23 09:24:3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从高德高速建成通车、商河三个出入口开通,到济滨高铁商河段进度超前、德商高铁项目纳编;从德龙烟铁路商河货运站正式启用,到城乡公交客运站一期建成投用;再到商德大道、济商大道一、二期通车,中心城区54条城市道路焕新升级,农村公路养护超730公里……五年来,从“点线”到“立体”,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商河交通以“先行官”之姿,打破瓶颈、织密路网、提升服务,推动“T”字型高铁网、“十”字型高速网、“621”综合交通枢纽从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从“瓶颈”到“枢纽”:对外联通打开全新格局

“以前去济南市区,自己开车都得一个多小时,听说等济滨高铁通了,20分钟就能到济南东站,想想都激动!”经常往返济南-商河工作的赵先生,对未来的高铁出行充满期待。

交通,曾是商河发展的最大制约。而如今,随着近年来机场、高铁、铁路、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的落地推进,商河一跃成为省会经济圈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高快一体、陆空并存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已在商河起势成型。

在高铁建设上,商河展现了令人瞩目的“商河速度”。济滨高铁商河段施工期间,创下全线首个先行用地全部交付、首个完成集体土地地上拆迁、首个取得梁场生产许可证等多项“第一”。目前,桥梁下构、跨线跨河连续梁、箱梁已全部完工,站房、无砟轨道底座板铺设等工程正紧锣密鼓推进,计划于2026年底通车运营。与此同时,德商高铁项目也已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并被列入山东省拟申请国家“十五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议清单,商河的“T”字型高铁梦想触手可及。

高速公路网络同样实现跨越式发展,高德高速建成通车,商河郑路、商河东高速出入口于2024年12月开通,商河西出入口计划今年年底开通,极大便利了乡镇居民的快速出行。今年9月,京沪高速商河北互通立交及连接线项目通车运营,与创新产业园高效连通,进一步增强了区域通行能力,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黄金通道”。

场站建设同步提速,德龙烟铁路商河货运站已于2022年8月正式启用,为全县货物运输打开了铁路通道。除现有的长途汽车总站外,城乡公交客运站一期也已建成,而济滨高铁商河站客运枢纽也于2025年开工建设,未来将成为商河对外的崭新门户。

干线公路如同城市的动脉,商德大道的拓宽改造竣工通车,有效提升了京沪高速商河南出口的集散能力。而备受关注的济商大道,北起德龙烟铁路商河站,南至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总长约61.3公里,串联起创新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经济开发区等重要产业板块,途经9个镇,惠及近60万人口、800家企业,是名副其实的“产业大道”和“发展廊道”。建设过程中,商河不等不靠,创新破解要素瓶颈,其部分路段更是荣获“山东省工程建设泰山杯奖”。目前,济商大道三期正全力冲刺,预计今年年底具备全线通车条件,届时将为省会经济圈北部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商河交通的“十四五”收官之战画上圆满句号。

从“堵点”到“亮点”:城市路网实现提质增效

“路宽了,心也敞亮了!以前送孩子上学这条‘断头路’绕的头疼,现在新修了宝源街中段,几分钟就到了。”家住城区的王女士对家门口的变化感触颇深。

“十四五”以来,商河县围绕“打造省会现代化新城市组团”目标,深入开展城市道路建设与管理提升行动。通过多元化融资模式,成功破解资金难题,推动城市路网配套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五年间,中心城区累计建设完成54条城市道路,其中新建38条,改造提升16条,累计完成投资近30亿元。

回望五年建设历程,每一步都踏实而坚定。2021年,鑫源路东延、商东路北延等8条新建道路及5条道路维修工程同步启动;2022年,围绕市民中心、商业中心及回迁安置需要,一次性实施27条(段)城市道路建设,力度空前;2023年至2025年,建设步伐持续加快,一批续建和新建项目压茬推进,站前广场、乡村振兴配套设施等项目正加紧建设。一条条“断头路”被打通,一片片“微循环”被激活,城市肌理愈发清晰,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四好农村路”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自2018年底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到2022年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商河在农村公路建设上,也从未停下脚步。

“以前村里路窄坑多,大车进不来,种的菜得用小三轮一趟趟往外运。现在路又宽又平,收购车直接开到地头,价钱还能卖得更好。”玉皇庙镇一名种植户高兴地说。

商河站在服务乡村振兴、惠及民生的高度,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建设、管养、路域环境整治三个重点,扎实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

“十四五”以来,完成农村公路养护730.7公里,新改扩建公路91.9公里,改造危桥23座。

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商河深化管养体制改革,全面建立县、镇、村三级路长制,形成了职责明确、协调有序的治理新格局。同时,成立专项监管专班,联合多部门治理超限超载,路域环境得到显著提升。在运输监管领域,商河创新信息互通机制,成功获评全省第二批“信用交通县”,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从“各自为战”到“融合共赢”:“客货邮”打通城乡“最后一公里”

如何让农产品运出去、工业品送进来,让城乡流通更高效?商河的回答是,推动“客货邮”深度融合。

2023年3月,商河成功创建山东省第三批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其核心秘诀在于推动体制机制、基础设施、运力资源、运输信息“四个融合”。

在顶层设计上,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印发了详细工作方案。充分利用现有客运站、邮政网点、农村超市等资源,打造“一点多能、一站多用”的综合性服务站点,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客运、货运、邮件收发、电商等一站式服务。

在基础设施方面,构建了“县级分拨、镇级中转、村级配送”三级物流体系。县级有邮政和佳怡物流两大分拨中心,实现快递品牌集中入驻,进行“同仓、共配”;镇级建成16个中转站;村级升级改造298个服务点,投递覆盖率达100%,形成高效的“半小时配送圈”。

最富创新的是运力融合,商河推出“农村客运班车带货”模式,利用客运班车闲置运力,搭载邮件、快递和农产品,实现“人、货、邮”同车运输,一举多得。目前,全县已开通10条客货邮专线,覆盖12个镇街,月均发件量约10万件,有效激活了农村物流的“毛细血管”。

从“先行”到“先进”:综合交通擘画未来新蓝图

截至目前,商河县境内公路、铁路总里程已达2745公里,公路密度达231.5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前列。京沪高速纵贯南北,德龙烟铁路横跨东西,国道340、省道240交汇过境,商河A1级通用机场已于2022年开航,济滨高铁、高德高速加快建设……一个内联外通、陆空协同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已初具规模。

展望“十五五”,商河交通雄心勃勃,将坚持高质量、高效率发展,全面落实交通强国战略,深度对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和济南“北起”战略。目标是逐步构筑“周边城市1小时生活圈、省内2小时经济圈、省外3小时发展圈”,最终形成“对外交通快速化、内部交通便捷化、城乡客运一体化、运输服务高效化”的“大交通”格局。具体而言,将全力推进以“T”型高铁网(济滨、德商)、“十”字型高速网(京沪、高德)、“一”字型铁路货运专线(德龙烟)、“四纵三横”交通干线网以及“621”综合交通枢纽为骨架的立体交通网络建设。

曾经因交通而困的商河,正将昔日瓶颈转化为跨越发展的强劲引擎,全力向着“交通强县”的目标迈进,为提升济南北大门枢纽地位、实现省会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商河宣传)

(责任编辑:李建龙)
关键词:济南商河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