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走进济南市莱芜区苗山镇的中草药种植基地,一片生机扑面而来。丹参在田野间傲然挺立,绿叶间点缀着星星点点的花朵,仿佛在预告丰收的喜悦。

在苗山镇紫光生态园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白花丹参茎秆挺拔,叶片肥厚油亮。公司负责人李奉胜介绍:“我们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山东省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企业、济南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企业长期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承担了近20项科技项目,开发出白花丹参茶、饮片以及蒲公英茶、桑叶茶等一系列保健产品,形成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年产值达3000万元,带动户均增收3万元。
“现在镇上大力发展中药材,合作社提供管理、销售等全方位服务,收益比以前高多了,年收入能到6万元。”种植户李光常欣喜地说。苗山镇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依托本地中药材种植基础,围绕“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定位,积极构建“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美”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全镇中药材品种已达60多个,总体种植规模突破3万亩。
苗山镇的中药材产业能稳步发展,离不开其创新模式。通过“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组织方式,镇里引导农户种植适宜品种,提供技术指导,并保障回收,有效降低种植风险,增强了农户积极性。
在延伸产业链方面,苗山镇聚焦以白花丹参、紫花丹参等优势品种为主要原料的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制剂和保健食品开发,打造出新药、制剂和保健品三大系列5种产品为主的生产线,走出一条现代化中医药发展的新路径。

聚康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法人孙成祥手捧药材自豪地说:“我们与多家药厂合作,按标准加工配货,收入很可观。”这种与药厂直接对接的模式,不仅稳定了销路和价格,也提升了产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苗山镇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成立工作专班,赴外地调研学习,并邀请专家研讨,确立了以“公司+村集体+农户”为核心的发展路径,制定万亩产业区规划。通过包村干部摸排土地,该镇建立起涵盖2万余条种植户信息的数据库和电子台账,实现土地数字化管理。同时,依托专业团队绘制产业规划图谱,科学划分粮食种植区、经济作物区、中药材种植区等功能板块,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在科技创新方面,苗山镇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建立中药材产学研基地与博士工作站,搭建招才引智新平台。白花丹参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品牌价值达1.2亿元,苗山镇也被评为“白花丹参特色种植小镇”。与此同时,苗山镇充分挖掘中药材观光价值,推动农旅融合。夏季的丹参花、秋季的百合与菊花,共同勾勒出“四时有花、四季有景”的旅游生态雏形。紫光生态园中药材种植基地已入选济南市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点,实现了“产值”与“颜值”的双提升。
“精准把脉、深耕细作。我们将继续紧扣中药材产业链,持续深耕种植领域,助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大发展。”苗山镇党委副书记高飞表示。
如今,中药材产业已成为苗山镇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通过持续创新与发展,这个济南东部小镇正以独特的方式稳步前行,让小小草药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良方”,为济南乃至山东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树立了典范。
随着产业链不断延伸与科技含量持续提升,苗山镇的中药材产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当地群众带来更多实惠,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力。
(来源:新莱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