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拥抱数字化与年轻化,济南市政协“月度商量”聚焦非遗传承创新

拥抱数字化与年轻化,济南市政协“月度商量”聚焦非遗传承创新
2025-11-04 09:20:2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非遗是中华文明的“时间胶囊”,承载着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与智慧结晶。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拥有广博丰富的非遗资源。然而,在当代语境下,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也面临着传承难、推广难、变现难等现实困境。

如何让千年非遗在新时代“活起来”?今年9月起,济南市政协围绕“非遗里的济南”主题开展月度商量,汇聚多方智慧,共谋非遗发展新路径。

城市的“活态史诗”

为现代文化创新提供“灵感”

在实地调研中,莱芜梆子、章丘黑陶、锡雕、鲁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打动了调研组成员。据悉,济南目前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项、国家级项目13项、省级132项、市级564项,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继平指出,保护非遗具有深远意义。他认为,非遗是一部“活态史诗”:从历史维度看,它记录了特定时代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从文化价值看,它是民族的“身份标识”;从现实意义看,它为现代文化创新提供了不竭的智慧源泉。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教授、山东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逯艳进一步强调,非遗更是构筑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设立就业工坊、打造旅游线路

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如今,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部分非遗正成为推动济南文旅融合与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章丘葫芦雕刻产业园、宏济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园、百花洲非遗街区等地,“非遗+产业”“非遗+数字”等新模式让古老技艺焕发全新活力。

调研组在座谈中一致认为,非遗独特的美学价值与文化特质,正是当前消费市场中最稀缺的资源,同时也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吴波介绍,济南积极推动了非遗与现代生活的深度融合。在传承普及方面,扶持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在全国率先启动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目前已设立103家非遗工坊,打造了章丘文祖、济阳仁风等一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乡镇。在传播利用方面,则推出了10条非遗旅游线路、7处非遗打卡点及非遗主题旅游大巴,让非遗可见、可感、可参与。

创新表达方式、载体

让非遗“潮”起来

面对传承、推广与变现的问题,委员专家们提出了多项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山东省政协委员李若冰建议搭建省级非遗平台,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推动“非遗+文创”“非遗+数字”发展。

济南政协委员王剑辉等建议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将非遗技艺过程可视化、趣味化,在B站、小红书等年轻阵地进行传播。逯艳也明确建议要关注“Z世代”需求,运用元宇宙、VR/AR、动漫、手游、剧本杀等新兴技术和载体,让非遗真正“潮”起来。

王剑辉还建议政府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向非遗产品和项目倾斜,直接刺激消费。

省文联副主席赵屹提出了“非遗+城市更新”的创新规划,建议将非遗全面融入城市发展,横向拓展非遗教育、文旅、时尚、演艺、数字等产业,使其成为撬动城市发展的“金钥匙”。

赵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王国强等还提到,必须重视青年力量,建议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出台人才激励政策,吸引和扶持更多青年人才投身非遗事业。

非遗是济南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大家在商量中达成共识,需要政府引导、专业运营、市场驱动、青年参与、科技赋能多方协同,共同构建一个活态传承、创新发展的非遗新生态,让非遗成为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来源: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李梦瑶

(责任编辑:周龙)
关键词:济南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