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潍坊的街巷间,文明随处可感、触手可及。斑马线前,司机轻踩刹车礼让行人,行人颔首致谢,是街头暖心的默契;百姓舞台、农家书屋、文化书院等便捷的文体活动场所就在群众身边,让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愈发丰盈;“红马甲”志愿者活跃在便民服务、环境整治、应急支援一线,成为流动的文明风景线;身边好人辈出,道德标杆引领风尚,美德善行接力传递,乡村振兴与文明建设同频共振……
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潍坊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实现“四连冠”。这份荣誉,是对潍坊深耕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肯定,也是对这座城市未来发展更好的期许,更是潍坊市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接续奋斗书写文明答卷的生动见证。

全民共建“动”起来
文明实践聚合力
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度,植根于全民同心的广度。精神文明创建,非一日之功,而是一场全民参与、久久为功的长效实践。
全民参与让文明实践蔚然成风。以多元活动为纽带,从网络空间到线下场景,持续搭建全民共建的文明桥梁。“文明+”新媒体矩阵持续发力,情景剧、动画短片让网络文明在云端传递正能量、凝聚万千网民共识;“深化行业文明建设引领城市文明新风”主题实践活动,让诚信经营、文明出行成为各行业新风尚;“潍有书香·全民阅读”等文明传播活动,让文明之声层层传递、深入人心;“传承好家风培育新风尚”主题宣讲走进社区,更有宣讲团带着乡土故事、文艺队携着“三句半”登台,用方言俚语涵养崇德向善风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公告栏、乡村大喇叭轮流上阵,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理念送到百姓家门口……每个人都以实际行动为文明添砖加瓦,让“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创建者、处处都是文明景”成为潍坊最生动的写照。
社区打造的文化书院让市民参与其中,精准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为精神“充电”。在奎文区的各处文化书院里,上午是“亲子共读绘本”的欢声笑语,下午是老年书法班,傍晚则是青年人的技能提升班。潍坊构建的“专业师资+专家团队+社区能人+志愿队伍”四级师资体系,让文化资源实现全龄覆盖。从专职教师到知名专家,从社区能人到志愿者讲师,近4000人成为文化传播的“神经末梢”。
如今,潍坊鼓励全年龄社区居民都参与到文化书院的建设中,让精神文明在全民共建中落地生根,让文化书院成为人人共享的精神家园。

志愿服务“暖”起来
躬身力行显担当
志愿服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更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鲜活注脚。
从基层治理一线开始,志愿服务的身影便随处可见。寒亭区开元街道构建的“街道总队+社区分队”志愿服务矩阵,培育七彩志愿服务队、“战旗”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等多支队伍,围绕文明创建、移风易俗开展常态化活动,借“红色议事长廊”倾听居民心声,让志愿力量成为基层治理的“好帮手”。
志愿服务队也活跃在助力城市环境提升的街头巷尾。奎文区银发突击队以“绣花功夫”清理老旧小区杂物、小广告;潍城区“小巷管家”志愿服务队蹲点维护背街小巷整洁,用双手擦亮城市文明底色;诸城市皇华镇“共建美丽幸福河湖”志愿服务队,身着红马甲巡查河道沿岸,清理垃圾与枯枝落叶,还向群众宣传护河常识,守护水清岸绿的生态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