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青岛市医疗保障局获悉,9年来,青岛照护资源总量持续扩容,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定点护理机构数量较试点前翻了近2番,实现全市城乡长护服务全覆盖,全市长护险照护服务人员近2万人,提供涵盖医疗护理、生活照料等三大类60项服务,开发应用了护理服务APP和智能监管平台,带动相关社会资本进入照护领域。谋划早、布局快、经验足的改革优势迅速转化为长护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的强劲动能。
青岛作为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破解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服务难题被早早提上了日程。早在2012年,青岛市医保局就提出建立以居家为主的长护险“青岛模式”。2016年,青岛入选国家长护险首批试点城市,以此为起点,青岛通过多渠道的筹资机制,社会化的运作模式,将全市参保职工和参保居民全部纳入长护险保障范围,逐步构建起满足群众多元照护服务需求的具有青岛特色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青岛市长护险参保群众已达940万,每年失能等级评估人数约7万人。严格按照国家失能等级评估标准,确保让失能群众公平享受待遇。”目前,已累计为16万名失能群众送去专业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护,切实减轻了失能人员及其家庭的照护负担和经济负担。
(记者/王春燕 来源: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