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泉城济南,因一场“姜”味十足的盛宴而热度飙升。在中国·济南(莱芜)第十二届国际姜产业博览会暨莱芜YOU选好品市集上,近4万人次的市民游客涌入现场,不仅创造了80余万元的现场零售额和预计590余万元的成交总额,更见证了一种全新的产销融合模式正焕发出磅礴生机。在这片人头攒动、气氛热烈的景象背后,一支新兴的力量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手持云台,面对镜头,热情洋溢地向线上线下的观众推介着家乡的宝贝。他们,就是济南市莱芜区网络主播联盟的成员。

政府搭台,主播唱戏:从“单打独斗”到“集团作战”
以往,农产品销售常常面临着“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而在此次姜博会上,莱芜区创新性地将网络主播联盟的直播阵地直接搬到了展会现场,大明湖畔的游客与济南市民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被这一股来自莱芜的“直播热浪”所吸引。这不仅是简单的现场售卖,更是一场由政府精心搭建、主播倾情出演的“莱芜好品”大型推介会。
体系支撑,构筑“多维赋能”坚实后盾。网络主播联盟的高效运转,离不开一套由党政主导、多方协同的支撑服务体系。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区委“两新”工委的支持帮助下,网络主播联盟积极探索农村电商融合路径,努力为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提供坚实保障。同时,充分整合融媒资源与电商主播基地优势,构建起集“内容生产、渠道分发、孵化培训”于一体的赋能体系,为主播提供从技能提升到流量扶持的全链条服务,将分散的个体潜能汇聚成强大的集群优势。

党建引领,注入“红色引擎”新动能。“党建引领主播助企兴农”行动的启动,是莱芜区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它以党建为纽带,将主播群体这一“新力量”与基层党组织、企业、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莱芜邮政、汶南传媒、五彩苗山等电商企业和秦国靖、孙奉孝、孙启伟、孟刚等村书记的加入,让联盟构成更加丰富、更具代表性,也更贴合莱芜实际。姜博会现场,联盟成员组团参会,正是这种“党建链串起产业链、人才链”的生动体现。
场景赋能,实现“可感可触”的沉浸式体验。姜博会本身就是一场“可玩可品可购”的盛宴。网络主播联盟嵌入其中,使农产品通过镜头变得可感、可触、可互动。线上观众通过主播的镜头能看到现场火爆的人气,听到此起彼伏的询价声,感受到姜糖的暖意和粉皮的筋道;线下游客则能直接品尝、购买,并与主播实时互动。这种线上线下联动的“融媒体”直播模式,极大地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感和购买欲,让流量转化率显著提升。

多方共赢,良性循环:联盟成员收获“实实在在”的好处
“政府搭台、主播助力、企业受益、群众增收”的良性循环,在此次活动中得到印证。
流量与影响力的倍增。借助姜博会这一高规格、高人气的官方平台,主播们获得了远超个人直播间的地域曝光度和流量扶持。来自大明湖的天然客流与线上平台的推荐流量汇聚,让他们的个人IP和直播间迅速“出圈”,粉丝量和影响力得以快速增长。
选品与信任背书的强化。联盟筛选和提供的产品,都是经过市场检验的“莱芜好品”,如获得32笔订单的牛头山果蔬合作社产品、成功拓展50余位客户的苗山纯地瓜粉皮等。政府搭台和村书记推介,极大地增强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提升了成交率。
无独有偶,在不久后举办的莱芜区“助农情·社区行”第一书记助农大集上,“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展销模式再次得到实践,“书记”主播们在镜头前介绍着辣椒酱、地瓜、小米、粉皮、香油等农特产品,讲述产品背后的乡村故事,不仅扩大了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效提升了活动热度,也为农产品打开了销路,有效促进了集体和农民增收。

未来可期:优化提升,让“主播联盟”活力永续
首战告捷,令人振奋。联盟将不断丰富和更新“莱芜好品”资源库,引入更多具有地理标志和文创内涵的产品,满足主播和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拓展“主播+”的跨界融合场景。推动主播联盟与文旅、节庆等活动深度融合,打造更有温度、更有品质、更有影响力的“莱芜直播”品牌,讲好新时代的莱芜故事。充分发挥莱芜融媒的资源优势,深化“内容生产、渠道分发、流量扶持”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为主播提供专业的视频内容制作、新闻宣传报道,并利用官方媒体矩阵为其导流,形成“官方媒体引流、主播阵地转化”的合力。

莱芜区网络主播联盟在姜博会上的成功实践,是一次“小切口”推动“大变革”的生动诠释。它证明,当新业态的活力与基层党建的引领力、政府服务的支撑力同频共振时,就能爆发出助推乡村振兴的巨大能量。随着联盟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活力的持续提升,这支充满朝气的“云端新军”必将在莱芜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出更多“流量”变“销量”、“网红”变“长红”的精彩篇章,为乡村振兴的“莱芜实践”增添一抹最亮丽的数字色彩。
(来源:大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