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片区化”的5种“化”学反应——乡村振兴的“潍坊答卷”

“片区化”的5种“化”学反应——乡村振兴的“潍坊答卷”
2025-11-21 18:34:0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初冬时节,154个乡村振兴片区如星火般遍布潍坊大地,一场重塑乡村生产力的“化学反应”正悄然发生。它不再满足于村庄的物理叠加,而是追求要素重组后催生出的全新“化合物”与“能量”。其核心秘诀,就藏在片区化的“化”字之中。

近日,“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潍坊,探寻这片沃土深处蕴藏的“共富密码”。

所谓片区化,绝非简单地将地理相邻的多个村庄机械叠加,其核心在“化”,在于“协同”反应而非简单“合并”。这片曾孕育出“三个模式”的沃土,正以“片区化”为全新反应炉,催生着一场以规模、产业、科技、组织、生态为反应路径的深刻变革。

如何通过五种“化”学反应,重塑乡村肌理,催生现代农业的新质生产力?如何不断赋予“三个模式”新时代新内涵,进一步擦亮金字招牌,让农民更富裕、村庄更美丽?如何打造齐鲁样板?

一份独特的“潍坊答卷”,随着采访团的深入探寻,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聚合反应”:从“分散质点”到“强大晶体”

乡村要振兴,首先要破解“小而散”的困境。潍坊的“聚合反应”,是通过有目的的规划,打破行政区划的“田埂”,将分散的资源要素吸引、键合,形成结构更稳固、能量更强大的“晶体”。

图为媒体记者在寿光采访

采访团走进潍坊寿光市古城街道的“七彩番茄·魅力古城”片区,切身感受“从一粒种子到一桌七彩番茄”的全产业链发展。“前疃村牵头领办旺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实现年销售番茄500万斤。村民年收入由过去不足5万元提升至20万元以上。”古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祥滨说,他们通过组建片区党委,将分散的2000亩耕地集中起来,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质变。

图为“上农智田·于河印象”乡村振兴片区

距此40公里的潍城“上农智田·于河印象”片区,则“将9个村联成一片,以强带弱、抱团发展,串联出1条3公里的“农文旅环线”,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5000万元,村民年均收入达4万元以上。”潍城区于河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丽说,目前片区内已建成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景区化村庄2个、省级和美乡村4个、市级和美乡村5个,片区发展由宜居宜业向和美共富迈进。

这场静悄悄的“聚合反应”,在潍坊154个片区同步发生。它产生的不是简单的物理混合,而是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了1+1>2的规模效应,为后续更深层次的“化学反应”准备了完美的“反应底物”。

“裂解反应”:从“初级原料”到“高值链节”

仅有规模还不够,关键在于价值增值。潍坊擅长施展“裂解反应”,对传统农业的“初级分子”——粮食、蔬菜、水果等原材料进行精深“裂解”,并重组到二三产业的延长链上,释放出巨大能量。

在“上农智田・于河印象”片区,记者了解到,他们将无花果这一“初级分子”进行了全方位的产业链拓展。片区内的上农智田无花果三产融合产业园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了国内首创的无花果雄树育性诱导栽培技术和无花果杂交育种技术研究,打造产研推用一体的“无花果+”产业综合体,实现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筑牢一产种植基础。二产环节,引进“空气源热泵烘干流水线”“VF低温脱水果蔬脆生产线”“FD果蔬农产品食品真空冻干生产线”3条生产线,有效保留果蔬的营养成分、色泽和风味,降低食品的含油量,无需添加防腐剂,目前已形成年7000吨的加工能力。三产环节,开放式赋能上下游主体,打造入乡人员、大学生、合作社创新创业平台,打造江北最大的无花果种植、深加工和营销一体的三产融合产业园。同步建成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将农耕展示体验、劳动教育与产业场景深度结合,形成“创业赋能+农文旅融合”的三产发展格局。

关键词:潍坊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