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潍坊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潍坊市森林防灭火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王法顺 潍坊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王垂军 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 涛 潍坊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
姜立新 潍坊青州市王坟镇防火办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一、上年度森林防火期主要工作
2024至2025年度森林防火期,全市森林防灭火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安全。
一是健全责任体系。通过构建“网格化+林长制+联防制”三网融合体系,实现了责任落实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潍坊市领导深入林区开展巡林调研,各级部门厘清职责、强化协作,林区跨区域联防联控,形成了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
二是深化源头管控。创新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模式,通过短视频、智能语音、区域短信等多维渠道,结合“六进”活动(即,进农户、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和无人机巡护喊话,实现了防火宣传的全覆盖。常态化开展火灾隐患动态清零,在重点时段增设检查站、加强值守巡查。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重点推进“智慧防火”体系建设,通过建设无人机机场、红外瞭望系统、火险因子监测站,整合卫星遥感等先进手段,使重点林区监测覆盖率达到95%、通信覆盖率实现100%。同时,积极争取省级支持,设立森林防灭火物资装备前置储备库,为高效扑救提供坚实的装备保障。
四是提升处置效能。立足实战化要求,修订完善《森林火灾扑救指导手册》,开展“一山头一演练”及技能竞赛活动,建成专群结合、梯次配置的力量体系,特别是创新组建市县两级应急救援无人机队伍,推动“无人机+灭火”新模式落地见效,形成新质救援力。

二、今冬明春森林防灭火总体形势
全市已于11月1日进入新一轮森林防火期。经潍坊市森防指综合研判,2025至2026年冬春期间,森林防灭火总体形势严峻复杂,主要面临以下三重压力:
一是气象条件不利。气象部门预测,今冬全市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将较常年同期偏高,阶段性高温、大风等高火险天气频繁,林内可燃物干燥,火灾风险增大。
二是可燃物载量超标。受前期降水偏多影响,林下可燃物持续累积,部分重点林区载量超临界值,遇火源易引发高强度火灾。
三是火源管控难度大。林区活动人员增多带来复杂火源管理压力;农事、祭祀、施工、旅游违规用火等多重风险在森林防火高峰期集中显现;部分群众防火意识不强,增加了整体防控难度。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全力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聚焦关键环节,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健全责任体系,强化协同共治。进一步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属地管理责任,深化部门间信息共享与联防联动,层层拧紧链条,推进防火责任落实。推动林长制与基层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通过定岗、定区、定责,把防火责任精准压实到“最后一公里”。
二是夯实防控基础,筑牢全民防线。以“十五五”规划为引领,持续推进林区基础设施升级。实施风险区域精准管控,常态化治理林区输配电设施、农林接合部、公墓散墓等重点区域,实现火险隐患动态清零。创新宣传手段,广泛动员山林周边各类经营主体、社会公众参与防火,重点培育“景区导游兼任防火宣传员”“农家乐业主担任志愿信息员”等特色队伍,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三是强化科技赋能,提升防控效能。依托“城市大脑”与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全面融合气象、林业、应急等数据资源,推动监测预警精准化和指挥决策智能化。大力拓展无人机在巡护侦察、火情研判与物资投送等环节的实战应用,积极推广应用高性能灭火器材、智能监测设备等先进装备,以科技现代化驱动防火模式转型升级。
四是锤炼救援能力,守牢安全底线。立足实战化要求,优化力量布局与物资保障。加强专业队伍与基层力量的常态化实战演练,推动直升机、无人机等航空力量协同作战,全面提升“早发现、早出动、早扑灭”的应急处置能力。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科学指挥、安全扑救,坚决守住不发生人员伤亡的底线。
记者提问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新一轮的森林防火期已经来临,潍坊市将采取哪些预防措施,人民群众在森林防火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

王垂军答:作为森林火灾预防工作牵头部门,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下步,我们将按照“123456”工作思路,全力以赴抓好新一轮防火期森林防火工作。
具体来讲,锚定一个目标:少出火情不出火灾。筑牢两个依靠:依靠专业队伍和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三项行动:蓄水赋能、隐患排查与整治、一山一策。抓实四个基本:基本教育、基本制度、基本设施、基本队伍。破解五大矛盾:通过加强对上争取、宣传引导、科学规划、共建共享,化解“财政投入与设施提升需求、传统风俗与管控难度、易燃物多与清理压力、队伍能力与防控需求、群众参与度与共治要求”之间的矛盾。落实六项措施:深入发动,广泛宣传;集中整治,定点清除;落实包靠,加强督导;完善预案,检验拉动;组织培训,提升能力;签订“军令状”,落实责任制。
森林防火,人人有责!在这里我也向广大群众呼吁,要认真遵守森林防火“十不准”规定要求,不携带火种进山、进林区,不在林区吸烟、野炊,不在林区内上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进入林区时自觉接受登记检查。如发现森林火情,请及时报警。

山东商报记者:近年来,在提升森林火灾救援能力方面,潍坊市消防救援支队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张涛答:近年来,潍坊市消防救援支队在提升森林火灾救援能力上,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方面措施:
一是强化战备值守,快速高效响应。部署全市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全力做好森林火灾扑救准备,结合林区实际,及时调整布防结构,6支森林消防专业队作为主力军,按照“熟悉+演练+宣传”的备勤模式,对重点山林采取“带装巡护、定点驻守、全面排查”的方式开展前置备勤,城市消防站作为增援力量组建森林火灾扑救编队,坚持“小火当作大火打”,确保一旦出现险情,能够全员迅速出动处置。
二是强化熟悉摸排,提升攻坚能力。全市森林消防专业队伍防火期内按照“逐个山跑、逐条路测、逐个水源地摸、逐个集结点看”的原则,对全市重点林区开展熟悉摸排活动,采取无人机航拍与卫星电子图标注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完善修订“山林布防一张图”及山林全景预案,提高可操作性。结合林区内村庄、旅游景点、文物古建筑等单位场所分布,常态化开展无预案随机拉动演练,增强各队伍间的同步响应、协同作战能力。
三是强化专业训练,科学安全处置。立足市航空护林站直升机驻防的实际,创新直升机指挥旗语、地面力量引导直升机洒水等操法,提高空地配合灭火作战效能。采取演练、比武相结合的方式,摸清摸准队伍作战训练的短板和弱项,针对发现的问题,接续开展集中示范示教和研讨交流。依托参加过省级以上培训的森林业务骨干组建教练团队,开展全市森林队伍业务骨干提升培训,以现场模拟、实景复盘、靶向教学为抓手,将操法一个一个练、装备一件一件测、问题一项一项清,不断提高队伍科学处置水平和安全救援能力。
下一步,潍坊市消防救援支队将牢固树立“家火、山火一起防”的理念,切实抓好当前森林火灾处置准备及社会面火灾防控工作,确保全市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中国山东网记者:基层重点镇(街)处于森林防灭火工作的前沿,请问,在提升基层森林防灭火能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姜立新答:作为基层防火一线工作人员,我们在提升基层防火能力上,开展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预防为先,全面筑牢源头防线。在火险隐患排查整治方面,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建立了“排查-登记-整改-销号”的全流程管理机制。抓实林下可燃物“五清”工作,按照“先重点后全面、先易后难”的原则稳步推进,重点清理林缘地带、林区道路、墓地周边等关键区域。同时,严格野外用火管控措施,通过划定责任区、设立检查站、加强日常巡护等手段,坚决遏制一切违规用火行为。
二是强化监测预警,提升早期处置效能。我们围绕“防得住、早发现”目标,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在装备配备方面,配备风力灭火机、智能自启动串联水泵等高效扑火器材,融合智能视频监控、红外探测等新技术应用,构建了“人防+技防”立体监测网络。坚持“打早、打小、打了”,建立起快速应急响应机制,明确指挥流程,细化责任分工,确保一旦发生火情,能够最短时间内组织扑救,将火灾消灭在初发阶段,牢牢掌握灭火主动权。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处置能力。我们高度重视防火队伍专业化建设,通过优化护林员队伍结构,科学划定防护区域,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的管理模式,确保每片林区、每个山头都有专人看护。日常工作中,定期组织开展实战化演练和专业培训,内容涵盖火场避险、扑火技战术、装备操作使用等重点科目,全面提升队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作战水平。
四是推动全民参与,构建社会共防格局。我们充分发动全社会力量,将山区周边的包山大户、旅游景区、农业园区、农家乐等各类经营主体纳入森林防火体系,组建覆盖广泛的防火志愿者队伍,明确志愿者的防火责任和监督职责,形成了专业队伍与社会力量协同联动的良好局面。同时,充分运用无人机等先进装备,构建“空中巡查+地面巡护”“人力防守+技术防控”的立体化防控网络,实现防火力量的全方位覆盖。
(来源:潍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