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济宁 > 正文

五年GDP破8000亿!“稳健”的济宁如何跃升城市能级

五年GDP破8000亿!“稳健”的济宁如何跃升城市能级
2022-03-04 16:21:2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地理决定命运。”这曾是形容这个世界的最著名的格言之一。自身中心城市能级不高,又离世界级、国家级中心城市太远,这是济宁所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依托高铁、机场等交通设施或将得到缓解,然而,提升城市能级,就必须向先进制造业的赛道持续深入。

当然,济宁的区域位置也有诸多有利的方面:地处我国经济和人口最为密集的京沪发展主轴几何中点;上承“京津冀”、下联“长三角”、中接“一带一路”和“黄河流域”,是四大国家战略的叠加区;是京津冀与长三角两大世界城市群南北沟通、山东半岛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东西交互的关键节点。济宁立足区位优势,大力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公铁水空”多网融合发展的全国性交通枢纽优势凸显。

相对来说,鲁南经济圈缺乏一个区域中心城市,稳步前行的济宁、临沂各有长板和短板。从根本上说,都无法完成对经济圈内其他城市的单向赋能和拉动。作为一个省份的腰部城市,扎扎实实做好实体经济,显得尤为重要。谁有了强有力的产业集群,谁才能有成为经济圈区域中心城市的可能。其实,这场竞赛的主题早已确定,备战也早已悄然开始。

当前,济宁区域交通枢纽中心地位却越来越明显,已经启用的高铁站及新机场,还包括建设中的机场高速、济微高速、济商高速、绕城高速,济宁路网纵横,高铁交错,加上空港升级,将进一步夯实区域交通枢纽中心地位,提升城市的发展潜力。

济宁城市能级要跨越提升

台州潍坊徐州哪些路径值得借鉴?

把济宁放在全国的城市中排名,会是什么样呢?2021年,济宁的GDP总量压过漳州,但被增速23.32%的太原和32.9%的榆林超越,排名全国第52位。

可以说,浙江台州是济宁可以关注的一个样本。

2021年,台州的GDP达到5786.19亿元,位列全国城市43位,与济宁的GDP总量相比,要高出一些。但是台州的城市发展却后劲十足: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杭州湾战略,走到城市化进程的十字路口,需要台州变身为强有力的城市中心,聚合一个更加强大的超级台州,在城市竞争排位赛中力争上游。

作为“制造之都”,台州已经形了汽车制造、医药健康、缝制设备、塑料模具等21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6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299个产品细分市场占有率国内外第一,是全国制造业38大类、287个小类中体系最健全的城市。

台州制造可以更好地强链与补链。未来,针对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产业链薄弱环节、技术产品空白领域,台州可积极布局,或者通过与中心城市合作等方式,攻占一批细分市场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7000亿、8000亿两个数字背后,有济宁特别熟悉的两座城市:潍坊和徐州,这都是济宁之前长期对标的对象。2021年5月21日,济宁市在全市科技创新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十四五”期间全面对标徐州和潍坊,综合势力确保全省第5。

从数据上看,2021年徐州的GDP为8117.44亿元,比济宁高出3107.44亿元。而2010年至2020年这10年间,徐州、济宁这两座城市的GDP增幅看,徐州从2867亿增长至7320亿,增长4453亿,增幅155.32%;济宁从2543亿增长至4494亿,增幅76.72%。对标是为了弯道超车,数字增幅的背后,实则蕴藏着“城市突围”的密码。

济宁向徐州学什么呢?首先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上,徐州从2010年起开始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超前布局,陆续建设内环高架和地铁,体育中心、音乐馆、湿地公园、科创园区等公共项目布局完善,实现了从三线城市到二线城市的蜕变。

更重要的还是产业发展,徐州的产业结构过去和济宁很相似,也是一座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后来,徐州积极转型制造业,经过10年努力,建立了以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生态农业为核心的较为先进的产业体系,产业附加值在黄淮海地区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徐州之于淮海经济区如同上海之于长江三角洲”,一直是这座城市心心念念的目标。但是客观来看,淮海经济区地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围绕徐州的多个地市远离各自省份的行政中心,且都处于长三角、京津冀、郑州都市圈的边缘地带。从经济体量和质量上看,徐州自身实力依然有很多提升空间,辐射带动能力目前还不显著,尤其是相对于鲁南的济宁和临沂,吸引力并不强。

潍坊,排名由上一年的第39名上升到第35名,GDP总量由2020年5872.2亿元直接跨过6000亿阶梯,进入到7000亿梯队,达到了7010.6亿元。当下,“中国制造业看山东,山东制造业看潍坊”新品牌,让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和认可。因为这座城市在胶东经济圈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典型的产业协同和产业支撑者。潍坊这座拥有潍柴、晨鸣、歌尔等众多知名上市公司的区域强市,近年来正呈现厚积薄发态势。潍坊注重发展实体经济,已有国家级单项冠军1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7家。山东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中,潍坊所有拥有的数量最多。

可以说,徐州和潍坊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上都做到了厚积薄发,积淀了强大的产业基础,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产业协同,对于一座城市能级的提升,显然起到了引擎的作用。提升“231”产业集群能级方面,济宁可以从两座城市的实体经济发展路径中汲取经验。

关键词:济宁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