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烟台 > 正文

我国“海洋牧场”建设距离目标越来越近,烟台“蓝色粮仓”贡献几何?

我国“海洋牧场”建设距离目标越来越近,烟台“蓝色粮仓”贡献几何?
2022-05-24 11:06:0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截至2021年底,我国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达136个。这一数字距离《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2017—2025年)》提出的到2025年创建200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目标越来越近。曾经还相对陌生的“海洋牧场”概念,正在慢慢变为现实。数量增加了,质量怎么样?现在的“蓝色粮仓”到底建成什么样了?带着诸多疑问,经济日报记者来到山东烟台市采访调研,亲眼看一看,和海洋耕牧人们聊一聊。

4月下旬,记者来到山东省烟台市高新区金山湾海域的东宇海洋牧场平台时,正赶上海参的春季捕捞季。伴随马达阵阵轰鸣声,船员将捕捞上来的海参装船,海螺、螃蟹、扇贝等新鲜海货跟着一同上岸,海风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图片

“瞧,这海参一个就有半斤多!现在正是海参大批量成熟时,每天能捞1万斤以上,多的时候能有2万斤。”烟台东宇海珍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效平说,海参从幼苗到成熟要成长四五年时间,春季和秋季是捕捞作业最繁忙的时节。

“海洋牧场”的概念近些年逐渐被大家所熟知。海洋牧场是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生态养殖等措施,构建或者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者避敌所需场所,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式。智能网箱和多功能海上平台都属于海洋牧场的实现形式。

烟台海洋生态环境优良,近1/5的海域适宜建设优质海洋牧场。目前烟台拥有省级以上海洋牧场43处,其中国家级18处,居地级市首位。海洋牧场总面积已发展到130万亩。

带为线、群为珠、线穿珠,在烟台莱州湾、庙岛群岛、四十里湾、丁字湾海域,“耕海1号”“国鲍1号”“经海001号”“长鲸1号”“长渔1号”等海洋牧场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海平面上。海洋牧场是怎样运作的?如何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给周边传统渔业从业者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变化?经济日报记者走访烟台多座海洋牧场展开调查。

图片

“类野生”养殖逐步实现

位于山东半岛北端的南隍城岛是原种皱纹盘鲍的发源地和原产地,也是原种皱纹盘鲍亲本的主要输出地。4月21日,记者登上全国首座坐底式海珍品养殖网箱——“国鲍1号”。打开其中一个养殖笼,看到几十头肥美的鲍鱼盖着海草“被子”安居在内。网箱可年产优质海珍品70吨至120吨,一个网箱相当于过去上万亩海域的养殖数量。网箱突破了传统鲍鱼、海胆深海养殖的限制,真正实现海珍品深远海智能装备化“类野生”养殖。记者了解到,烟台市培植壮大莱州明波、山东安源等渔业苗种“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年培育各类水产苗种3500亿单位,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海水健康苗种供应基地。

在南隍城岛海域上,首批亚洲最大量产型深海智能网箱平台——“经海001号”“经海002号”“经海003号”,呈“品”字形分立黄海海面,之间相距约3公里。站在船头遥望,智能网箱平台如同“海中城堡”矗立在海天之间。更令人震撼的是登上“海中城堡”后,眼见肥美的黑鲪鱼在网箱中不时浮出水面觅食,带来一抹抹银光闪闪的鲜亮!

以“经海001号”深海智能网箱平台为例,尺寸为68米×68米×40米,是坐底式钢结构,养殖水体达7万立方米,养有黑鲪鱼约60万尾。偌大的网箱平台上仅有4名工作人员,如何实现数十万尾鱼儿的自动化、智能化养殖?经海渔业渔服事业部工程师纪翔指着平台西南角的漏斗形饵料罐说:“饲料运输船直接将饵料打入漏斗,饵料通过分布在网箱四周的投喂口实现每日投喂。”恰逢喂鱼时段,记者看到大漏斗一侧的机房设备运转起来,碗口粗的投喂口“哗啦啦”雨点般投射着饵料,不断有鱼群翻出水面觅食。看着波光粼粼的围网,我们很难想象,围网内竟然养着数量如此庞大的黑鲪鱼,短短数月就将出鱼数百吨!

关键词:烟台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