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网友们感到气愤的是,英特尔一边在中国市场大赚特赚,一边却“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实际上,近年来英特尔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市场的支持。英特尔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有多大呢?
根据Statista数据,自2011年至2019年,中国市场净收入在其全球业务占比稳步提高。2011年中国市场净收入为7.13亿美元,到2015年,这一数字达到11.68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本土的11.12亿美元,成为Intel净收入最大的来源地。
英特尔的财报数据显示,从2015年开始,其第一营收地区就是中国大陆。2019年,英特尔中国市场的净收入达到20.03亿美元,占其全球市场的27.83%,第二大市场美国占比为21.7%。
2020财年中,英特尔来自中国大陆(包括香港)的营收为20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90.9亿元),全年收入才700多亿美元。
《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前总编辑、胡锡进认为,英特尔敢这么干,是因为它的供应链上本来就极少新疆产品,而且它的CPU在中国当下仍是硬需求,它不太担心中方报复,或者它觉得讨好美国和西方社会比不得罪中国更重要,尽管中国已经连续6年是英特尔全球最大的营收来源。
“英特尔实际成了美国企业界对华代表性的“嘴炮”,帮着增加了美对华舆论战的火力。最让人恨的,它是“吃饭砸锅”的典型。”胡锡进表示。
芯片研发停滞不前,昔日龙头被称“牙膏厂”
英特尔创立于1968年7月,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1971年Intel制造出第一颗处理器,1972年制造出第一台微电脑。
经过多年的发展,英特尔逐渐成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公司,在处理器市场处于垄断地位,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
2006年,英特尔在凭借酷睿处理器打垮AMD后,便开始了十几年的CPU“一家独大”的局面。
但在缺少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英特尔研发动力减慢,近几年处理器性能缓慢的提升也被网友们戏称为“牙膏厂”。
事实上,近年来面临台积电、三星、AMD、英伟达、苹果等竞争对手的压力,英特尔的行业龙头地位也正在受到挑战。
随着AMD Zen架构处理大获成功,苹果也逐步转用自研处理器,英特尔愈发举步维艰,CPU总市占率也从一年前的近80%跌至不足65%。
今年8月,IC Insights发布了对 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前10半导体厂商的销售额(包括IC和光电、传感器和分立器件)排名,三星再度超越英特尔重新夺得第一。
在连续发展不利的情况下,英特尔今年换上了在英特尔服役超过30年的老兵——帕特·基尔辛格,为新任CEO。
英特尔不久前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英特尔收入192亿美元,同比增加5%,净利润68亿美元,同比增长60%,但一直被寄予厚望的数据中心部门收入低于预期。
资本市场对其持悲观态度。财报发布后,英特尔盘后跌8.75%,这已经是英特尔连续第四次在公布收益后下跌超过5%。
外媒彭博社在对英特尔第三季度财报的预告中表示,“在个人电脑出货量创10年新高、芯片需求普遍激增的背景下,英特尔的增长在2021年已经枯竭,令人担心他正在放弃市场份额。”
在国内,英特尔也面临着天津飞腾、华为鲲鹏、海光信息、上海申威等国产通用CPU品牌以及国产电脑品牌的竞争压力。
今年3月,英特尔曾邀请当红脱口秀演员杨笠代言,本想借此营销,打开在年轻人中间的认知度,没想到却翻了车。
杨笠的代言被质疑“挑起男女对立”,后英特尔下架相关微博。当时有媒体称,英特尔这是“自杀式营销”,暴露了其业务的重重焦虑。
H&M是前车之鉴,英特尔或在“玩火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