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学习,是热情和好奇心驱动下的自主学习,是关心社会发展的学以致用的学习。所以,首先,自己必须成为自己的领航员、舵手和机械师。去制定一个小目标,从跳一跳够得着的地方开始吧,比如,每天按时起床吃早餐,比如,上课试着坚持不看手机,比如,每周结识一个新朋友,比如,结伴去旅行,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我们要清楚,专业并不能定义你的未来。这个世界没有和专业完全重合的行业和职业。专业只是构成这个丰富复杂世界的基本知识集群和技能集成。你们今天正在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未来也可能被迭代,甚至被取代。但不变的是底层能力,是你们的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跨界能力。专业就像一棵树,不断在生长,不断分叉。你也是一棵树,需要不断生长,不断学习,同时用自己的努力和实践去定义专业的未来和未来的专业。
今年站在这里的有一批同学,他们是四川美术学院和电子科技大学“艺术+电子信息技术”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的第一批学生,这是中国艺术院校第一个“跨省、跨校、跨学科、跨专业”的联合培养,旨在培养最懂技术的艺术家和最懂艺术的工程师。这绝非简单的“1+1=2”,而是打开了全新的艺术可能。未来,你们将有机会将编程、交互设计、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入艺术创作,让雕塑“活”起来,让绘画“动”起来,让装置与观众互动参与,并成为全新应用领域的开拓者。文理分科,并非楚河汉界不可逾越,恰恰相反,今天的人类知识和突破,几乎都建立在学科的融合交叉之中。
《聚变塔:α级演算》王岑霖/互动媒体装置/2025年/尺寸可变
暑假期间,你们的学长学姐参与了川美与中国农大联合开展的科技艺术小院的乡村建设实践。“艺农”融合的新方式,不仅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更是艺术跨界融合的生动注脚。他们用艺术赋能乡村,用设计提升农产品包装,用数字艺术记录乡土文化,艺术不仅关乎审美,更关乎社会价值。当艺术与科技、与社会、与日常生活碰撞,当艺术走出工作室、走进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它的边界被无限拓宽,它的力量被成倍放大。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美育中国・曲周行”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