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导游告诉我们:“最盛时渠家养驼千余峰,每峰驮茶三百斤,一年运茶量逾百万斤。数字背后,是晋商‘以义制利’的商道精神。”
光绪末年,渠家第七代渠本翘执掌家业。在他故居的书房里,笔墨纸砚仍保持原样。这位进士出身的商人,在茶庄旁创办了祁县第一所新式学堂。
茶文化展厅里,我们见到他亲笔题写的‘茶通天下’匾额,笔力雄健。当时俄国商人大量采购茶叶,长裕川在恰克图设立分号,茶叶经张家口转运俄国。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上,中俄商人站在砖茶堆前合影,砖茶上‘长裕川’三字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