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满满民生获得感!2023年度德州市18件民生实事成绩亮眼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4-01-14 09:16:30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3年,德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好群众路线、厚植为民情怀的具体行动。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精心筛选出群众最关心、反映最集中的18件民生实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高位谋划推动,压实责任链条,实行“蓝黄红”三色管理、月调度通报、季现场督查、年终考核问效,全过程接受监督,推进工作落地见效。2023年度18件民生实事全部提前完成任务目标。

优化资源配置,交通安全、居住环境、文化健身等功能设施更加完善。加大政策供给,特殊群体医护就业、兜底保障能力更加有力。回应社会关切,物业管理、关爱保障、生活便民等服务措施更加务实。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红色物业”、中小学校午餐午休、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舒心就医”等多项工作被国家、省级媒体宣传报道,经验做法被国家及省有关部门刊发推广。

提升农村公路安全通行水平。改造危桥51座,德城区、禹城市、齐河县等8个县(市、区)提前实现“动态清零”。全市135个镇街建成交通安全劝导站210处,教育服务点262处,5102个行政村实现交通安全宣传专栏全覆盖,608名交通安全专职劝导员培训上岗。在农村公路重点路口增设减速带23768条、高清感知卡口254处。农村地区一般程序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2.96%。

新建改建220家以上中心村卫生室。227家中心村卫生室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并交付使用,总建筑面积3.92万平方米,配备医务人员574人、医疗设备16230件,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达100%,可辐射人口53.56万人。实现中心村卫生室乡村一体化管理,进一步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初步形成了农村地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

持续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023年新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16部,在建92部,完成加装电梯数位列全省第三。制定完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管理办法》《加装电梯项目手续办理指南》《德州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指导图集》,摸清1157个小区、8647栋楼、26656个单元加装电梯现状底数,各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均设立加装电梯专窗,畅通对接渠道。宁津县盛西家园小区被住建部列为平层入户加装电梯示范案例。

深化提升物业综合管理水平。每季度开展一次物业服务项目综合评价,发布“四色榜单”,累计公布红榜项目233个、黑榜项目86个,依法依规清退黑榜物业企业6家。落实“三公开”小区1388个,选树28个物业服务先进事迹,打造市级“美好家园”示范点40个。对593个业委会工作进行评价。执法进小区累计受理案件1078起,开展安全检查1132次,完成62个“三无”、自管小区专业化服务转化,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99%。全市物业领域在市民热线的投诉率占比较上年下降21%,物业管理类诉求解决满意度达到98%以上,德州市做法被省住建厅评为“齐鲁红色物业”典型经验。

推行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覆盖参保居民238万人,5279人享受待遇,有效减轻家庭负担。新纳入定点医护机构106家,有效促进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两院一体”融合发展。机构服务延伸有效带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为部分“4050”人员提供再就业岗位,累计800余名护理员培训上岗。

推进“舒心就医”便民服务。16家医院上线应用场景,累计签约11万人次,授信金额7395万元,服务群众6.35万人次,减免相关证明材料12.7万份。相关典型经验在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刊发,向全国推广德州经验做法。

新建134处以上“365暖留中心”。建成136处并投入使用,完善服务设施,实行星级化管理,精准采集数据信息,全面掌握农村留守人员家庭生活、就业就学、诉求需求等,做到一人一档。建立“365暖留工程”信息数据库,摸排上传12148名留守人员数据信息,累计开展关爱服务活动3788场次,服务留守人员1.1万人次,惠及老人、妇女和儿童6.7万人。

提升孤困儿童关爱保障水平。为2615名孤困儿童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4775万元,1373名孤困儿童进行健康体检,2509名儿童免费加入“惠民保”,2430名儿童免费加入“护佑健康”保险项目,12个县级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全部完成实体化、规范化建设。

实施特困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完成特殊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767户。采取“福彩+养老”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投入福彩公益金340余万元用于适老化改造项目。按照“一户一策”原则,精准谋划、精准落实,实现“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厨房操作方便、居家环境改善、智能安全监护、辅助器具适配”,满足了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

扩大中小学校午餐午休覆盖面。新增实施午餐午休服务学校72所。全市共256所学校实现午餐服务,惠及学生14万余人,245所学校实现午休躺休服务,惠及学生12万余人,城区中小学校午餐午休服务学校比例达到77%。人民网报道《午休“趴睡”变“躺睡” 德州学生舒服多了》。

开展中小学教室护眼灯配备工作。完成643所中小学试点年级4926间教室护眼灯安装,惠及学生23万余名。天衢新区已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教室全覆盖、齐河县实现小学学校全覆盖,其他县(市、区)均至少完成一个年级教室护眼灯配备,全力打造师生健康照明环境,有效提升了学生近视综合防控工作成效。

开发设立公益性岗位和零工市场。出台公益性岗位规范管理“28条”,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51887个。12个县级公益性零工市场整建制、规范化建成投用,20个中心镇、特色镇公益性零工市场全部达到“九有六服务”标准,同步开发上线15家线上零工市场,实现线上服务平台县域全覆盖。开展求职招聘、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困难援助等公共服务活动1112场,促成用工对接3.9万次,服务零工达6.2万人。全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集成改革现场推进会在德州市召开。

建设改造“口袋公园”,增设停车设施。盘活整合边角地块、零星空间,见缝插绿、破硬植绿,建成“口袋公园”148个,同步配套建设停车位1823个。推出“公园+娱乐”“公园+健身”“公园+阅读”等空间组合,配备健身器材543套、游乐设施43套,集成健身、阅读、休闲、娱乐等功能,打造全龄友好型绿地空间。坚持建管并重,推选市民园长154名,取得“同管共享”良好效果。

实施城区生产生活堵点难点改造提升。打通规划六号线、尚德二路、东地南路三条“断头路”,提升道路通畅度。完成高地世纪城门口、华联路口、新河路东海水岸门口三处易涝点防汛工程建设,有效解决积水难题,保障城市安全度汛。完成青年路、新华路、东地大街、向阳路四条老城街区改造提升,群众休闲活动更加便利。

实现城区公交定制化智能化服务。对中心城区人员集中的工业园区、商业区、重点企业等提供“点对点”公交定制化服务,共开通服务中元科技、恒力电机有限公司等常规定制公交,以及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习季”专线、“笙歌月色”专线等定制公交线路14条。在东风路、天衢路、大学路设置公交专用道3条,建设智慧候车亭11处。在示范路段运营的28条线路实行“响应式停靠”,线路运行时间平均节省5分钟左右。新开、优化线路18条,畅通支线接驳,有效织密公交线覆盖网。

提升开放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充分利用闲置空地,整合区域,串联分区,将城市、乡村的“犄角旮旯”变身为“金角银边”,积极构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12个县(市、区)36处“三个一”全民健身工程完成建设,新增全民健身体育设施用地面积3.6万平方米,健身场地设施完成维修更新,逐步实现“出门就健身”,群众健身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惠民活动。乡镇文化体验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累计举办1304场文化体验活动,市县两级传统文化展演237场。打造2023年度市级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街道)10个,市级乡村文化建设样板村(社区)20个。提升打造非遗工坊152处,储备优秀非遗项目121个,组织市级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系列活动255场,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产品供给。

拓展“红色速递”上门办服务。提升打造“红色速递”园区12个、配送中心39个、服务站510个,设置“居家办”先锋岗300个。以党员为主,招聘1267名快递进村专职人员派送到村,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累计进村派送快件9820万件,日均服务群众45万人次。相关做法被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等媒体报道。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奋斗目标。2024年,德州市委、市政府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精心谋划实施民生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从有到好、从好到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幸福德州更有内涵更有温度。

(来源:大众网 孙瑛娜)

  责任编辑:陈雅雯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