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融入京津冀,德州发出“最强音”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4-01-15 09:19:15

在今天,如果介绍德州,往往会提到两个词:“九达天衢”“神京门户”,大家习惯以此形容德州便捷的交通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德州是山东的“北大门”,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山东地级市,从2015年德州纳入京津冀规划,“一区四基地”正式确立,2016年支持德州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到2021年11月,《德州天衢新区发展规划》经山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定位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再到2022年,山东省政府出台20条“硬核”政策支持德州打造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7月,国家发改委专文批复支持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9个事项,这些都让德州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

1月11日,德州正式进入两会时间,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们肩负人民重托,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依法履职,积极建言献策。目前,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德州迎来历史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对此,不少委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民革德州市总支部带来集体提案《关于面向京津冀积极开展“双招双引”工作的提案》,他们表示,近年来,德州面向京津冀地区“双招双引”工作成效明显,大力对接京津冀区域项目资源,中粮粮谷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4亿元的90万吨/年小麦加工项目、天津尚能巨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日产8万支32135-20Ah圆柱储能锂电池项目、蓝田农发实业(北京)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德蓝田冷链物流产业项目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成功争取中国农科院在德州市设立小麦产业专家工作站,系全省唯一;加入京津冀职业技能联盟,10所技工院校成为会员单位;联合人才发展集团完成德州籍京津冀党政、管理、专业技术人才汇总,囊括各类人才1839人。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工作合力还未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基金招商力度待加强。三是招商渠道运用需拓展。对此他们建议,搭建项目信息共享平台,凝聚合力推进工作;探索基金招商模式,推动优质项目落地;持续完善工作机制,保障成果常态化、长效化。

作为山东唯一纳入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城市,近年来,德州敞开怀抱,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

高位谋划,主动作为。德州高度重视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成立市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常态化对接合作央企、省企机制,聚焦“一区四基地”功能定位,持续抓好国家和省支持政策落地见效,加快推进产业融入、市场融入、平台融入、政策融入,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院引校、招医引药“四招四引”,借势借力下功夫,努力实现新突破。

描绘“北引擎”发展蓝图,德州深入实施“一把手”招商工程,强化高层推动;搭建招商活动平台,对接京津冀项目资源;创新多种招商方式,营造浓厚招商氛围,取得了累累硕果,根据统计,德州成功举办央企投资发展论坛等对接京津冀系列活动,深度对接雄安新区,深化与北京朝阳区等战略合作,新开工京津冀地区投资过亿元项目150个、到位资金109.1亿元。

多个领域深入合作,百姓尽享协同红利,德州聚焦群众所思所盼,在教育、医疗、交通、文旅等方面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抓好医疗资源对接,与北京301医院等30余家京津冀知名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实施医疗领域具体合作事项100多项,实现在京津冀就医购药即时联网结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院诊疗水平提升,让德州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诊疗服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德州开展名校“手拉手结对帮扶”等活动,选派15名知名校长和学科带头人赴北京实验学校跟岗学习。持续扩大“京津鲁冀”政务服务通办圈。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搭建“鲁冀津”政务服务通办圈,签订《鲁冀津三地(33县市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框架协议》,推出涵盖企业登记、商标注册等领域的34个通办事项;2023年10月26日,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与天津市红桥区政府政务服务办公室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

德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4年,德州要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对接、精准承接,深化“一县一区”“一部门一重点”合作机制,持续加强鲁冀省际合作,力争引进京津冀投资过亿元项目100个以上、到位资金100亿元以上。推动南运河生态廊道、生态储备林等重大工程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加快天衢新区建设,集聚一批标志性、先导性重大项目,打造京津冀协同联动示范区。

发展前景可期,未来大有可为。把握京津冀协同大趋势,沐浴新时代的灿烂阳光,德州正以更加昂扬奋进的姿态启航新征程。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责任编辑:周龙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