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发展新业态探索新路径,青岛扎实有序推进乡村“五个振兴”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4-03-06 08:53:22

3月5日,又是一年惊蛰。从这天开始,气温回升,湿度增加,鸟雀虫蛇逐渐恢复活力,农业耕作也来到最佳时节。

在青岛,农户们抓紧时机开展春耕生产。穿梭在田埂间的小麦镇压机、绿意盎然的大棚温室……一幅生机勃勃、朝气腾腾的画面在青岛的山海之间铺开。

近年来,为走好农业强市之路,青岛乘势而上,扎实有序推进乡村“五个振兴”,尤其聚焦强村富民工作,持续提高农民收入,使农民流下每一滴汗水都可变成真金白银。

平度市崔家集镇原为青岛的经济薄弱镇,直到2016年,在54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支持下,崔家集镇建起占地260余亩的36个大棚,发展樱桃西红柿种植。

2018年,崔家集镇不仅成功“摘帽”,还将西红柿产业链条延伸到购销、加工、物流、电商、农资等多个环节,从“扶贫合作社”向“农创示范体”转型升级。

当下,全镇半数以上农户都在种植樱桃西红柿,实现年产量近5万吨、大棚亩均纯收入1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2600多个,带动集体增收30多倍、村民增收10多倍。“崔家集西红柿”也获批平度市第20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崔家集镇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一天翻地覆的转变,一方面在于找准发展方向,在偏碱性水土的环境中踏出一条因地制宜之路;另一方面在于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弱村庄+贫困户”模式,即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每亩每年800元的价格入股村经济合作社,村经济合作社对外集体流转土地用于建设樱桃西红柿大棚。

这一模式保证农民既有土地流转保底收入与年底分红,又可自行租种大棚增加营收,在促进农民共同致富方面贡献出卓越智慧。

在崔家集的发展过程中,“合作社”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之不同的则是“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企业成为拉动农民增收、扩大规模效益的火车头。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就是这样一例典型示范。

通过引入佳沃(青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张家楼街道建成千亩精品园7处、蓝莓专业合作社8家,蓝莓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打造万亩蓝莓产业园与全国最大的蓝莓全产业链基地。农民不仅能将土地流转给生产基地,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又能在生产基地里务工赚钱。

企业的介入,更加高效地帮助农民融入市场、开创经济效益,实现资本、产业、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迅速对接、整合。

目前,青岛共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5家。据统计,截至去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业总人数约14.7万,其中农民(户籍在乡村的劳动者)从业人数11.6万,带动农户170多万户,对农户支出总额430多亿元。龙头企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

此外,青岛还向改革创新要动力。

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行动,去年全市盘活利用宅基地1300余宗、约300亩,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

加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构建四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全市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3800余笔,新增交易额16亿元,获批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

众多案例充分印证青岛已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农业方案,引领农民在增收致富的路上越走越轻快。2023年,青岛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736元,同比增长7.3%,增速高于城镇居民2.2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由上年的2.26:1缩小到2.21:1。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今年年初,青岛更是接连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4年“三农”工作的路线图和方法论,要求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制度,聚力抓好“四区突破”“七大提升”。

而无论是发展乡村新业态,还是实施种业强农、数字强农“双强”行动,最终都会落脚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上。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微雨不仅润泽农田,更润泽千万农户的幸福生活。在春季播下希望的种子,在秋季收获希望的果实。勤勉耕耘之中,青岛必将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三农”新篇章!

(来源:大众网)

  责任编辑:周龙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