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羊口湾》60cm×90cm布面油画2014年
可以说,徐青峰研究并继承了法国印象派和俄罗斯风景绘画的艺术语言,并加以综合吸收,使这一印象派的风景语言与中国独特的地理景观相结合,展现了一种具有现代感的自然景观。杜甫《客至》诗云:“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徐青峰笔下具有中国意味的风景又融入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文人绘画中的自然观与诗意性,具有一种“悠然见南山”的超脱与喜悦。以2019年的两幅作品为例,一幅题为《向列维坦致敬》,一幅题为《通往朝阳生产队的路》,这体现了徐青峰绘画中的艺术史文脉,他接受了美术史上著名风景画家的影响,不仅从构图上,也从取材(乡村风景)和色彩上向前辈画家和美术史致敬。在徐青峰的作品中,中国北方的风景如内蒙古、哈尔滨,海滨风景如青岛、威海、长岛、黄河三角洲等,都得到了技艺纯熟的独特表现,特别是他到访欧洲时描绘的风景,由于在自然景观题材上的接近,更使其笔下西方建筑风格的城市老建筑与自然景观的描绘,深入到欧洲经典的风景画底蕴。
古希腊美学家在艺术和自然两者中寻求美,他们发现,判断两者谁更美是困难的。一方面,他们认为艺术美低于自然美,因为艺术本身只是反映自然。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家撷取了分散在整个大自然中的美,并且弥补了它的缺陷。英国古典主义画家雷诺兹在其《讲演录》第三讲中提到一个概念“超越”(go above),在他看来,“艺术整个的美和恢弘在于能够超越所有独特的形式、当地的风俗、殊异性以及种种细节。”他主张艺术家应该专注于“普遍的自然”,追求自然永恒不变的理念。这一“超越”的理念,导致古典主义画家在进行风景画的描绘时,偏好高角度,即从视觉的角度来说,较高的角度有助于画家对自然进行“概括”,超越细节,在有限的画幅中纳入更多的景色。徐青峰的作品虽然也具有广阔的视角和概括性,但却具有更多的现代因素,即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角度观看自然,将风景、人物和日常事物妥帖地收入画中,使观众如同旅行者,在第一眼即看到陌生而又新奇,熟悉而又意外的动人景象。
《向列维坦致敬》60x80cm布面油画2019年
作于内蒙古恩和俄罗斯民族自治乡
《通往朝阳生产队的路》60x80cm布面油画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