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著名画家孙华进:中国画创作的构成法则

著名画家孙华进:中国画创作的构成法则
2021-10-13 14:15:2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中国画的“写意”是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它的要求是"似"与“不似”之间。山水画和花鸟画在历代画家的不断实践和探索中,构成艺术已达到了巅峰状态。从中国绘画史来看,讲究笔墨是以牺牲造型为代价的。要想改变这种状况,笔墨必须建立在形体结构上,现代西方艺术潮流的介入,助推了中国画造型艺术和画面构成观念上的变化和发展。它不受物象本身实体的质量、形态、结构、时间、空间的约束。画家是用心灵、人生去感悟认识对象、把握客观实体的。造型构成作为一种移情媒介物,是画家在感悟对象中构成的视觉形象,这个形象既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不似之似”,更是现代审美观念的产物。

“画面构成”是中国画创作的核心内容,对我们的写意画创作而言也是一样,“立意、为象、格局”是创作一幅好画的过程,也是评判一幅佳作的标准,其中的“画面布局”说的就是中国画创作的构成艺术,即所绘内容在画面上的经营位置,由此可见绘画构成在创作中有着“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意义。画面构成是国画创作成败的关键,一幅画如果在构成上没有处理好,不论技法展现得多么精到,色彩运用得多么丰富、恰当,整体的形式美即刻失去起码的魅力。中国画创作是集修养与悟道、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实践学科。他与每个人的学识、认知、修养、品性息息相关。

图片

▲《秋韵》2015年

作为中国绘画艺术形式的一种,写意画创作属于即兴式的表达,创作中不允许在画面上有太多的滞留,故古人于画论中讲“意在笔先”“胸有成竹”,再是“随机应变”。我们在学习写意画构成中,应当掌握两种技能:

一是画面布局构成。画面构成,就是说画家在动笔之前,先要在胸中酝酿题材、体裁和表现方法,这来自于创作者本人的体验、阅历和修养,常伴随画家客观外部记忆、平时生活修养的积累,对前人笔墨技法、程式的掌握和运用,与自身美学观念间的契合等,从而在胸中构成一幅带有个人审美和内心情感的图画,这样下笔便有了依据,这种能力,可谓之创作构成能力。在实际创作中这一思考过程可能很短,它是平时知识积累于瞬间的酝酿、迸发,大家看到的可能就是一、两分种的事情,却是绘画作者几年、几十年知识经验沉淀的结果。

二是随笔墨而改变。对中国画创作而言,这一技能似乎更重要,它贯穿于绘画创作的全过程,画者一经开笔,即要起势经营,直至题款钤印全部完成。随着笔墨在宣纸上晕染的不确定性,大的物象格局事先可能已经想好了,但在落笔后,往往会出现一些事先意想不到的效果,整体上如晕染开的面积大了,墨色重了或轻了;局部如某些笔触多了或少了,运动趋势与事先预想的不一样了等等。这是宣纸的晕染特性,也是写意画的特点,更是优点,这就需要画者能于绘画过程中及时做出调整,适当增减、取舍物像,重新调动笔墨语言,使之达到新情况下的墨色、章法的和谐统一。所以作画时,我常常感到事先还是“我要怎样画”,可是笔一落就变成了“要我怎样画”,也正因于此,我主张做画不要背构图,要学会随时处理和经营画面。

 一、首要目标:立意

写意画创作构成中的首要目标是立意,中国画自古就有“意在笔先”“立象以尽其意”的说法,通俗地说就是确立主题,即表达这个主题干什么,也可以说是作画的目的为什么。

写意画的创作立意明确,要表达内心情感,借物抒怀,以物言志。立意不同,画面所表达出的情感自然不同。立意是受画者个人的思想感情所支配。

图片

▲《韶艳芳丛》2010年

 二、构成的重点:布势与均衡

“势”,在中国画的构图中非常重要,在立意已定,胸有成竹,毛笔落纸的瞬间,布势与均衡便是画者心中第一重要的事情。“势”是画面的生命,没有“势”的画面构成就没有活力,没有“势”的笔墨就没有灵动,没有“势”的艺术作品就不可能有气韵生动。

“势”,通俗地讲既是姿势,也是势能,用一句好理解的话讲,布势就是在画面构成中安排下“具有势能的姿势”。什么是“势能”,我们不妨借用一下物理学科中的定义:势能是储存于一个系统内的,渴望释放或者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写意画构图创作过程中,第一点就是要通过安排布置画面中物象的态势,在画面中创建起这个“势能”。在完成了画面布势之后,画面构成作品只完成了一半,接下来就要实现画面均衡,也就是说要让自己布的这种“势”平稳、安全地保持住。这样就把这个“势”保持住了,实现了寓动“势”于静之中。为了实现画面的布势与均衡就要求画者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笔墨技法,通过处理好大关系来实现。

图片

▲《乐在水云间》2015年

关键词:孙华进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