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忠于艺术思想和自我的创作特质,在任何历史上都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品德。记录时代、反映生活、思考人生,作为艺术家创作的立意所在,同样是超越“审美”的、独特的超物质能力,也正是拥有这样能力的一批批、一代代人,将人类的历史和精神进行着“边缘化”、具体化和直观化的传承,从而极大地完善着文明史的文献系统,并赋予人类文明最重要的特质:既服务于感官的“痕迹性真实”。
画家马国强先生从事艺术研究和创作多年,始终不忘艺术家对生活和时代的精神责任,作品中展现了中国当代社会生活中最为普遍、最为真挚的生活状态和积极乐观的坚韧精神。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得到非常明确的艺术家创作的正向脉络启发,这些启发无疑是对还在纠结于创作主题、思路方向的画者们给予了巨大的帮助和形势指引。
我们对一位重要画家及资深艺术工作者进行分析和理解的时候,需要开阔而清晰的思路整理。任何角度的质疑和夸张都会折损其艺术启发的营养和价值,这也是艺术界尤为可惜和致命的态度,因为,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或职业画家、艺术教师甚至普通艺术观众,艺术现象永远是代表着时代的,其中所具涵的丰富内容,实际并非艺术自身的诸多问题。
首先,从中国画乃至绘画角度来说,当代绘画的国际化和“现代化”甚至当代性,已经很大程度上避除了传统画种的壁垒偏见,材料、手法和题材,自上世纪50年代,在美术史角度上来说就已经不再存在实质性“问题”,但之所以争议一直存在并周期性反弹,主要的原因在于现代观念和后现代、当代主义在商业营销、学术性艺术理论、以及学院教学上的误导、阶段性偏激、包容性问题和“专业”系统的不完善所致,形成了诸多在展示、推广和确立方面的漏洞,导致标准的泛滥和迂腐并行,从而出现大量所谓的“争议”,进而引发艺术人在作品实现和实践方面的断层式缺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