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在后疫情时代,美术馆如何在变动中迎接新的挑战?——对话央美美术馆馆长张子康

在后疫情时代,美术馆如何在变动中迎接新的挑战?——对话央美美术馆馆长张子康
2022-06-27 11:28:0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实际上不止是疫情前后,在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我们的视野就不止局限在一个实体空间内了,同时也被虚拟空间所包裹,线上美术馆就是一个公共的虚拟空间的概念。比如这次央美美术馆廊坊馆“演化——公共的未来”展览,就是对当代这两种空间公共性的一次思考,特别是虚拟空间内的公共空间,展览中很多作品都围绕着这一点展开,例如徐冰的作品“蜻蜓之眼”,就是在讨论网络空间中公共性与私密性二者的关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忽视这个虚拟空间,但这个空间其实一直存在,与实体空间相渗透,我们无时无刻不沉浸其中。通过对作品和展览的观看和体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这一点。

赤金CHIJIN,赤金美术馆,2020-2021,“演化——公共的未来”展览现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

在艺术界这种现象也极其普遍,比如说现在出现了很多虚拟艺术作品,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虚拟作品如何与实体空间相结合?在实体空间无法被踏入或者过于遥远时,我们怎么能建立虚拟空间,通过虚拟的方式去建立一种新的展览模式,让实体艺术进入其中?如何通过技术的手段,在有限经费的前提下促成二者相通?在这些方面我们进行了很多讨论,这也是全球艺术界在讨论的问题。但显而易见的是,在未来,虚拟空间必将推动美术馆的发展建设。美术馆现在面临的不仅是展示方式的革新,也是艺术家创作方式的革新。它更要面临新的观看方式、传播方式、新的社会结构和新的空间结构概念等等,这是时代的需要。就像上面提到的虚拟的公共空间概念,它将会成为央美美术馆要去拓展的、必须考虑去构建的一个新空间。央美美术馆在展览与传播上进行的数字化工作是同步的。在展览方面,我们思考更多的是如何从这样一种数字化虚拟空间的建设中,形成未来展览的新模式。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而且可以与线下看展相结合:比如以后我们做展览时,可能在实体展览中也会扩展一个虚拟的空间;再比如展出单件作品之外,也许旁边会配有一个二维码,观众通过现场扫码可以看到这件作品的另一个面向,了解到其背后艺术家的想法,它也可以与社会形成联结,观众可以了解到其他人对这件作品的解读。数字化的虚拟空间能够带来对作品的实施、概念和意义的延展,同时为观众带来新的思考。当我们观看这样的展览时,当作品背后的那些内容出现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对这件作品的理解与过去不一样了——它拓展了我们对作品新的空间理解,这也是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地方。

雷安德罗•埃利希 Leandro Erlich ,反射港湾,2014, “演化——公共的未来”展览现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

一个美术馆,把艺术家的作品呈现出来之后,能够让观众看到在其领域内看不到的一种现象,也许是更专业、也许是跨领域,把这些隐藏着的内容展示出来,让观者形成反思,这很有意义。这就逼着美术馆需要去不断往前拓展,拓展出一个对这样新的艺术展览方式的体系建设。

记者:随着艺术展览的增多,大众对观展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那么您觉得未来美术馆在展览呈现方式上会有怎样的变化?

张子康:对于现在的展览和作品,其实观众要求更多了,观众对展览的判断标准已经不再停留于过去。这就要求美术馆人和策展人去重新思考展览的呈现方式。在这样一个有限的空间内,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作品本身与空间的关系是什么?一个展览不再是展几件绘画、几件作品就够了,重要的是如何构建一个场域关系——如何构成一个人与作品、与展览空间之间的关系——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存在关系,而是促成一种意义上的转变,它延伸了过去我们对作品的概念。这次央美廊坊馆“演化”展览就很关注场域的构建,本次参展的阿根廷艺术家雷安德罗•埃利希(Leandro Erlich)的作品就凸显了这个特点。埃利希认为他的作品放在美术馆中其实才完成了一半,而另一半则需要观众的进入才算完成、才能形成他作品的完整性;英国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也有这样的概念,比如它作品的镜面反射也需要有人参与进来,使他作品的价值更能凸显,同时也能呈现一种多元审美的可能性。

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作品,西海美术馆开馆展“超越”展览现场

关键词:张子康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