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春风杨柳万千条——著名画家袁武“启程在故乡”的艺术之路

春风杨柳万千条——著名画家袁武“启程在故乡”的艺术之路
2022-06-29 18:49:3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自90年代初至后期注重观念表达的人物画创作实践,袁武始终没有放弃对耕耘土地的农民形象的描写。农民及其生活环境向来是写实主义的主要表现方向之一,对袁武来说,除了学院体系美术教育的影响,这更源于故乡带给他的慰藉和思考。“大山水”“大创作”等系列中,文人山水与耕作实景图像并置一方面是在探究和释放中国画发展的更多可能性;一方面则暗含着另一重诧异,即实际的身份转换和行走的距离问题。莫言曾言:“当我站在故乡土地上的时候,我应该意识到这里通向世界”。袁武从吉林出发,如何继续,如何在诧异中重构语言、重构自我精神世界的价值体系,想必这也是他在自己艺术前进的方向中乐于去解决的问题。(张敏艺术品鉴杂志编辑部主任)

图片

袁武 《在朱耷山水上耕种》 340×340cm 2011年

启程在故乡

吉林市是我的故乡。21岁之前我一直生活在这座美丽的城市。我的绘画之路是从这里启程:上大学、读研究生,从工厂的工人走向师范学校的美术教员、专业画院的职业画家、艺术学院的教授……

二十世纪70年代的吉林市正是我从少年到青年成长生活的地方。无忧无虑的中学生、没吃没喝的“知识青年”、名不符实的电钳工,无论身份怎样转换,我始终是一个苦闷茫然且孜孜不倦的学画者,是故乡的父母及兄弟姐妹、启蒙老师、发小同学与我共同度过了那些难忘的岁月。“牛马行”“河南街”“江沿”“北山”这些那个年代吉林市的“名街”“名胜”是我往返学画的“职场”。

我真正开始学画的时间是1970年左右。当时的邻居,有一位在吉林市印剧厂工作的哥哥叫詹生。他知道我喜欢画画,就从厂里带回每年要印刷、出版的《年画缩样》,薄薄的一册年画小样。我生于工人家庭,除学生课本外,家里没有任何图书,所以这样的“年画缩样”就成了我非常喜爱的美术资料。我常常会选其中的画页临摹。当时还不知道有西洋画、中国画之分。不管是什么画,我都是在图画纸上用炭笔勾形,用水彩上色,当时觉得最难的是从书上把小画放大,总是要折腾许久才能完成起稿。每完成一幅画都觉得取得了巨大成功,甚至认为自己的造型能力很是了得。有两年间的时光我幸福地沉浸在这样的学画中。母亲更是以我为傲,每次都会把我临摹的画用图钉钉到家里的墙壁上当年画。

图片

袁武《扒苞米(局部)》纸本水墨

原作尺寸:160×360cm 2007年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1972年的某一天。

那天,我在书店看到了一幅名为《春风杨柳万千条》的印刷品,画名后面特别用扩号注明了“中国画”的字样。当时一起去的同学问我什么是中国画,我信口答曰:“这是国家画的。”因为我也不知道什么是中国画。随后,我又在书店买到一幅印刷品是方增先等三个人画的《毛竹丰收》(中国画)。从此,我认识了这种有墨线条和墨色块的画就是中国画,但我仍然不知道这样的画为什么要叫中国画,中国画又有什么技法。

我家附近住着一户有很大玻璃窗的人家,在当时住房都很简陋的年代,这无疑是特别的。更吸引我的是透过大窗户看到室内的炕上趴卧着一个画画的男孩和墙壁上挂着的画,那年月普通的家庭都贴的是年画,这家墙壁上挂的画却是一张中国画。不久,母亲带着我结识了这家人。原来在炕上画画的是从小患麻痹症的青年叫程㨗。家里的主人是民国时开“中华书局”的程子长先生。从此,我就成了这里的常客,不仅看程㨗画画,还能看到许多线装的影印画册和老版《美术》杂志,还将线装本的《芥子园画传》借回家临摹,那是一套用锦缎贴面的木版印刷的书,分山水、花鸟、人物、清供四册。我最喜欢其中的山水册,很长时间都在反复临摹。更有幸的是,在程老先生有兴致时,还会从里屋抱出几轴旧画让我看。记得曾经见过一幅深红色绫子装裱的雪景山水,画签题为“巨然雪图”。还记得看过一幅王庆淮以清“四王”笔法画的浅绛山水画。当时他的一幅《林海朝晖》作品家喻户晓,所以我知道他。这幅传统画作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以至于现今我每看到王庆淮先生的山水画都会很失望,觉得不如当年那幅精彩。在程家我第一次看到中国画真迹,使我对这个画种更加着迷。

袁武《牛年》纸本水墨 240x200cm 2021年

关键词:袁武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