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笼罩着夜色,在一间有些拥挤的会场里,众多革命前辈们围坐在桌边专注地讨论,头顶的一盏明灯驱散了黑暗。由著名油画家庞茂琨创作的油画《开天辟地》,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展出,画作忠实还原了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场景,重现了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昨日,庞茂琨接受了记者采访,讲述画作幕后的创作故事。
庞茂琨油画《开天辟地》
紧急受命,整个春节假期都在创作
去年秋天,庞茂琨接到通知,要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创作一幅以中共一大为题材的画作。“为党史馆创作美术作品的工程从2018年下半年就开始了,这个题材之前应该已经有艺术家进行过创作,可能效果不是很理想。接到这个重任我很荣幸,同时我也感到时间紧迫,压力重大,要争分夺秒地积极投入创作,不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共产党早期组织的13位代表与2位共产国际代表出席会议。在会议后期,党的一大会场遭到暗探闯入和法租界巡捕的搜查,最后一天会议不得不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在创作的最初阶段,庞茂琨曾多次前往中共一大嘉兴会场观摩考察,专门查阅了大量党史影像纪录片等资料。但党史专家多次论证后,最后选取了在上海会址开会的场景作为表现内容。
“关于上海会址的人物、情节,有比较详实的历史资料,我们创作的要求是尽可能还原客观历史。”此时的时间已接近2021年春节,在针对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图文资料进行细致的研究后,庞茂琨马不停蹄地开始了闭关创作,整个春节假期,他放下所有事情,废寝忘食地投入到创作中。三月底,在他完成的作品《点亮长夜明灯——中共一大》基础上,党史专家提出了更加细化的建议。最终呈现在党史展览馆的油画《开天辟地》,对前作的人物安排、动态等都进行了反复调整。
庞茂琨绘制《开天辟地》草图
细节推敲,画中毛泽东面部角度调整五次
“这幅画里的每一笔都是需要非常慎重的,比如人物是否戴眼镜,是否抽烟等,都要有历史依据。”庞茂琨说,自己一开始画的毛泽东下巴上有一颗标志性的痣,但党史专家根据大量历史影像资料提出,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下巴上还没有显现这颗痣,最终庞茂琨根据党史专家的建议修改了画面。
庞茂琨还透露,画中毛泽东的面部角度改了大概五次,“当时他正在做会议记录,头不能抬得太高,同时又处在开会中,需要和大家交流,所以这个角度非常微妙。我还运用现在的科技,让毛泽东的面部照片‘动’起来,以感受画中最合适的角度。”
在画面中,青年毛泽东身着长衫,手拿毛笔,正在记录会议内容,位于视觉中心。何叔衡、王尽美、李汉俊,董必武、邓恩铭等中共一大代表在画面中也占据了显眼位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则位于画面左侧。庞茂琨还原了当时有些泛黄的灯光,桌上的茶具等陈设也与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保持一致。
今昔呼应,两幅作品对照更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