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为值得称道的美学指向是:在人物塑造上,徐青峰并没有选择表现抗日名将,而是将目光对准了普通士兵。应该说,这一抉择有悖于我们长期以来的一个创作和鉴评习惯:重大历史事件必须有重要历史人物。但也正是这样的选择,为画作增添了人性光辉。正所谓“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在名将光环的遮蔽下,恶战之后化为一抔黄土的累累忠骨,总显得那么孤单寂寥,也更需要后人的祭奠。从这个意义上,在震撼人心的重大历史事件面前,徐青峰将普通士兵作为典型形象来塑造,使得《血战台儿庄》具有了不同一般的人性观照,也体现出了作者不同一般的历史态度,这种态度是庄严的,同时也是深刻的、与众不同的。
局部3
局部4
局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