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张松的江南山水画图值得关注,不仅因为人们熟悉的江南美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更因为江南美景被赋予了新的姿态新的内涵。不管张松自觉还是不自觉,我总感到他在这一方面受到渐江的启发。渐江注意到黄山的花岗石岩层与吴越土质山丘的区别,并把这种区别渗透到笔下的江南丘陵地带景色中,所以学倪云林而不同于倪云林,学黄公望而不同于黄公望,主要的不同点是山形不再坡陀起伏逶迤绵延,而是近似锥形、矩形、梯形之类的几何形体,显得雄壮崭绝。渐江这样画,为江南山水注入了几分苍劲几分峻峭。张松学渐江而不同于渐江,学的是渐江的创新意识,不同的是创新意识的笔墨体现方式。他的聪明之处在于不画山峦和山脉的全貌,而是截取乃至放大一段或者两段山体,坚实而稳固地布置在画面的醒目位置。整体秀丽的格局中出现这段山体,犹如舒缓的旋律中出现高亢的强音,加强了刚劲的气势。更加需要关照的是张松对于山石肌理的刻划,他不用那些传统皴法,而是别出心裁地中锋用笔,勾出很有力度的相互交织的细密网状线条,似皴非皴似擦非擦,而后采用淡赭敷色。这种画法非常逼真地再现了花岗石岩层那种坚硬嶙峋的结构质感,又经过山体边缘曲线和山头草木晕染的对比映照,达到了圆浑与方正的统一,秀婉与坚劲的平衡。可以看看《太湖帆影》、《春回时分》、《源远流长》等画作,都是这种画法的生动诠释。
《雨洗青山欲滴翠》98X98cm
把江南秀色画的苍劲一些厚实一些并非空穴来风,有黄山的自然特征为依托,有江南的前贤创造为借鉴。张松的贡献在于发扬光大,他用独特的造型语言使这一容易受到忽略的自然特征和前贤创造发扬光大了,而且与时代气息融为一体了。江南是张松的故乡,埋伏着他的深深眷念;今天的江南还是一块兴旺发达的热土,更能激发他的炽烈情感。所以,张松不仅要画出江南山水的清秀景色,还要画出江南山水的力感和动势,还要画出江南山水的神骨气质和巨大能量,还要画出江南山水的火热现实和灿烂前景。
《泼湿黄山几段雲》98X98cm
其实,我这样解说张松的江南山水画图难免有些疏漏。比如说,张松前些年在摸索这些年仍在摸索,画过一些更加照顾全貌的作品,也画过一些更加注重墨法的作品,还画过一些更加突出设色的作品。但是比较之下,他对秀丽与苍劲的有机融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张松有个形象说法很有意思,他说画家作画好比赤身裸体,也就是毫无保留地表达情感;评家的工作则是为画家裁剪一套衣服,评家的高低在于这套衣服是否合身得体。我忝在评家之列,向来认为出色画家的合身得体的衣服未必只有一套,或者说他们的手笔未必只有一套,但最能体现画家形象特征的衣服、最能代表画家风格特征的手笔也许只有一套。我为张松度身定做的这套衣服,但愿他穿上以后光彩照人。(唐跃著名文艺评论家)
张松作品欣赏
《九子浮云图》90x20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