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闻林涛老师的太太是一名油画艺术家,中途本想打趣聊聊小八卦,问到当面对家里这种中西文化差异,国画思维和油画思维一般是谁取得最终胜利。
林涛老师此刻陷入了沉思,眼神里流露出一种温暖的歉意。他说,能够以生活为笔抒胸中之意,以眼界为墨瞰万物之灵,他的这份“自由”是来自妻子的支持和付出。
艺术和现实的矛盾解决,在大家看来必须是一方的妥协或牺牲,但在他看来,是“爱”成就了现实。
就像聊到如何平衡创作和教学之间的时间矛盾时,林涛老师也没有犹豫地回答到“不需要平衡”。他说,因为这两者不是一份工作,而是好像成为了一个习惯,一种日常,是他热爱且想做的事。
是啊,对伴侣的爱意,对艺术的热爱,对学生的无私授予、辛劳付出......爱,真的可以打败艺术和现实的一切矛盾。
“观众和画家,是一场审美的双向奔赴”
当中我们也聊到“观众审美”,我说在您的作品面前,您更希望观众是“表达”,还是“感受”?林涛老师脱口而出的“随便”二字把大家都逗笑了,本以为他会很认真地思考过后再做回答。
他说:“观众审美也一直在变,当你对艺术的审美认知,与大部分观众的审美认知契合,大家可能就觉得你画的好;如果观众的审美和认知跟你不同频,哪怕你觉得你画得再好,观众接收不到,白搭。所以我觉得,感知或表达只是一种形式,只要互相喜欢,互相有所得到,这就是一种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