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 卡门 27.2x35.4cm 1949
《斗牛》
于1957年,毕加索也许不用花几个小时便完成了这系列版画。其创作灵感来自1796年著名的斗牛士约泽·德尔加多(又名佩佩·伊洛)的故事。德尔加多1801年5月死于马德里斗牛场之后,他的故事成了民间传奇。这神话式的斗牛系列故事,和大部分西班牙广泛流传的神话一样,深深地镂画出毕加索的文化根,他由儿时起已烙印于心,这是他无论如何都摆脱不掉西班牙人身份的原因。在毕加索作品中,斗牛是最常出现,最吸引人的题材。他给予艺术家无尽的机会去创造与说明自己的一大本领:他有本事利用传统题材作画,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使其成为后续传统的一部分。德尔加多的经典故事后来成为确立斗牛守则的材料。毕加索在《斗牛》中保留仪式规矩与斗牛传统步骤的实景,把它分为三个部分:马背上斗牛的动作;斗牛士助手的动作;蛮牛之死。如果这些版画真是这样短时间内便刻好的,连他身边的好友也会感到吃惊。这批画显露了毕加索30年前已处理过的主题技法之娴熟,亦印证他对斗牛的狂热未因年迈而稍变。毕加索用出奇的简单与空白的素描,将斗牛礼仪的残酷性进一步升华;人与兽孤零零地在斗牛圈的中心对峙,背景中总有公众的影子,这正是集体的残酷仪式的一部分。用浅底色阴影对照薄层颜料涂刷法,毕加索利用细点腐蚀技法的反差,不着痕迹地凸显了每个场景的激情。欣赏如此技巧娴熟的杰作,不禁令人联想到哥雅的《斗牛》中的明暗对照效果。哥雅是第一位以放任而独特的方法应用细点腐蚀技法的艺术家,毕加索在这方面尽得其神髓,演绎得恰到好处。
毕加索 斗牛系列 27.2x35.13cm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