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飘梵音,慈爱暖人间
音乐是人类表达感情的一种共通的语言,而另一种就是绘画。对于南海岩来说,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土地和这里生活着的人,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来源。那些深深吸引他的悠久神秘、博大精深的文明,那里久久感动他的淳朴善良、纯真热情的人民,他都想用笔墨来诉说,让更多人,特别是长期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了解同一片天空下,不一样的生活。和琼英·卓玛一样,南海岩对社会弱势群体,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有一种特别的关照,他用艺术揭示她们艰难的生存处境,更展现她们努力生活、向阳生长的乐观与美丽。
“我从开始学画画时就一直在关注妇女儿童和老人这类群体,她们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最伟大的母爱也在这个群体,在我的作品中很少出现青壮年男性,即便出现也大多是在陪衬作品中的女性,我总觉得男人吃点苦受点累是应当的,在作品中没什么需要特别去表现男性光辉的,妇女儿童和老人则不一样,在整个大的社会群体中她们相对较弱,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关爱、赞美她们……”南海岩如是说。
三年疫情期间,很长时间都被困在家和工作室的斗室之中,无法出去写生,这让南海岩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人在困境中的无奈,同时也有了大量时间静下来,沉淀,思考人生和艺术。有一句当下流行的话“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通过这场疫情,南海岩却认识到这句话是偏颇的:人类是一个共同命运体,处境、悲喜、灾难、疾病都是相通的,也更需要我们同舟共济、守望互助、相互温暖,才能共同冲出困境。爱、慈悲、音乐、绘画……都是相通的,不应该有隔阂。“琼英·卓玛和她的孩子们这时又在干什么呢?”这个问题三年来一直萦绕在他脑海中,他特别想念千里之外那片贫穷的土地上,人与人之间那种最本真的爱与温暖。
琼英·卓玛的度母学校,与其说是学校,更确切的说,是给不幸的女孩们遮挡人生风雨的庇护所。“她收养的那些女孩,老远的一见到琼英·卓玛,全都偎过来,有的抱着她的肩膀,有的抱着腿!哎呀,那种亲切劲儿,没法形容,你不在现场根本体会不到!琼英·卓玛拍拍这个孩子的肩膀,摸摸那个孩子的脑袋,再捏一捏脸颊、耳朵……然后给孩子们介绍中国来的几位叔叔。”南海岩接着说,“孩子们也慢慢到我们身边来打招呼,还硬塞给我们一些小礼物,其实应该是我们给她们带礼物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