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之典范
——追忆孙其峰先生
惊闻先生仙逝,甚为哀痛,特以我个人名义对其表示深切的哀悼,并向其家人表达诚挚的慰问。
孙先生虚心求教,转益多师,先后师从徐悲鸿、黄宾虹、李苦禅、王友石、汪慎生、寿石工、金禹民等名家,尤擅山水、花鸟、书法、篆刻,兼通画史、画论,在多个领域皆成就卓著,是当代杰出的花鸟画家、书法家和美术教育家。先生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终身教授,是天津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人,还曾任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院部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生曾获“第九届中国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和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文联授予“当代美术教育家”“国画大师”称号。如此众多的奖项和荣誉,于先生乃是实至名归。
先生一生勤奋治学,老而弥笃,在美术史、美术理论及绘画技法研究诸方面都著述颇丰。先生在长期的艺术创作中不断思考、探索,不仅有坚实的传统基础,还具备良好的西学素养。面对传统与创新的矛盾,先生强调,“离开传统的艺术是无根之木,没有创新的艺术是不流之水”,持续钻研、挖掘传统,以多维的视野进行观察,从中汲取养分,广采博收,融会贯通,从而写出自家风貌,做到了尊重中国画的基本特征,既不激进变革,又不一味守旧,其笔墨师古而不泥古,风格独具,影响深远。
先生还无私地投入美术教学工作,兢兢业业,倾囊相授,给予后辈慷慨的指导和温暖的鼓励。自1948年开始,先生数十年间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教学体系与方法,为中国美术的发展和后备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长足而卓越的贡献,特别是成就了天津美术学院的学脉传承与文化谱系,后继不断,薪火相传。如今,先生虽已辞世,其精神与贡献却将长存,嘉惠学林,激励后学,历久弥新。
我与先生相识多年,有幸得其指导,并从交往中深感先生艺术功力之深厚、造诣之全面,加之先生那宽厚乐观之性格、平易谦逊之风范,时时令我如沐春风。先生堪称人品画品俱高,当为典范。作为后辈,我一直以来把先生视为尊长,由衷地钦佩和敬仰,我也将永远铭记先生的谆谆教诲。先生的离世是中国美术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斯人已逝,唯愿亲属节哀顺变,化悲痛为力量。
孙其峰先生安息!(文/卢禹舜)
20世纪50-60年代孙其峰白描写生作品欣赏
20世纪50至60年代孙其峰的没骨花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