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终评现场评委为获奖小朋友手写评语
评委点评:
在评审现场,评委们结合作品,就儿童社会学、儿童审美心理、儿童绘画的造型、儿童书写、童心童体、美育师资的培养、公共教育等少儿美育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美术教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淑霞认为:“对于低幼的孩子,不需要强调要画成什么样,而是让孩子去接触画笔和颜料,体会用手触摸颜色、材料的感觉,这种体验会比把东西画像了重要的多。”
中央美术学院文学博士、教授、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校长、教授胡西丹表示:“小学阶段应该注重创意思维的拓展,而不是进行考前的教育,否则会束缚孩子未来的发展。年龄越小的孩子,作品越可爱,他会很自由的去表达。如果过早的进行机械化的训练,会对艺术产生排斥。”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基础部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白晓刚认为:“小孩子的视觉经验有可能比我们大人比我们成年人还要丰富还要敏感。”
中央美术学院摄影博士生导师、教授姚璐表示:“小孩往往会揣摩大人的心理,这可能与大人在旁边的教授有一定关系,希望最终评选留下来的是孩子们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作品,而不是停留在手法上的炫技。因为只有通过儿童自己的眼光和心态去了解世界,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绘画组评委现场评审
大赛的书法板块,备受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关注。关于儿童书法,评委们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第四届、五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第七届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张旭光认为:“书写时还可以深入传统经典、加强审美理解,作品会更趋完美,取得更大的成绩。”
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画与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徐海表示:“培养兴趣最重要,家长要多鼓励多表扬。小孩展现的稚拙和天真的本性,不仅对于学书法很重要,对于艺术所需的气质培养也至关重要。”
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尹海龙指出:“书法作品投稿的数量比去年明显增多,专业水平也有明显提高。特别是11-13岁的年龄组,作品中已经体现出了一定的专业性,非常值得关注。”同时,尹海龙强调:“在评选的时候,除了要强调传统以外,还要与小朋友的天真天性相结合。”
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原主任、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委会委员、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乔晓光表示:“书法应该有两个方向的评价机制,要以儿童为本。临摹传统是一种,儿童书写是另一种。对于10岁以下儿童,提倡'童心童体',保护儿童天性。”
书法组评委现场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