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看似无意却表现深刻的画面,正是画家孙博文要传达给我们的东西,一种让人感受至深的意象,通过画家对色彩的渲染,描绘了他对人性的理解,对生命与自然力的热爱。
他在画面上表现并宣扬了生命的伟大,宇宙的浩渺,而这一切都是画家内心深处的理解与感悟。
孙博文的内心有一种狂热的情感,这不仅是他对绘画的热爱,还是他个性的张扬,而他的个性恰恰是他面对这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形成的一种态度。
孙博文的内心呈现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孙博文《凤舞龙蟠》设色纸本
249cmX124cm
2002年作
款识:
祥云紫气绕长城,昔日烽烟如梦萦。
尽染霜晖关外月,江山壮美笔多情。
在孙博文的一系列以抽象手法创作的作品中,都表现了孙博文对大自然的理解,对人生的理解,这种理解是不能够靠具象的方式去表达,只能通过抽象的形式把他内心丰富的情感,以及内心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进行诠释与呈现。
他的作品最可贵之处在于传统精神与现代元素交织在一起。
我们的美术学院与画院拥有很多的画家,但他们却远远比几十年前的孙博文更保守,似乎更闭塞,更追求精致细腻,这是为什么?是我们的大学教学需要更新,我们的绘画创作需要反省?亦或是科技信息时代导致形成的绘画产物!
面对孙博文这种充满感情,包含创新精神的的绘画,今天的很多画家都是无法做到这样创作!这也可以让很多画家为之惭愧!
孙博文的横空出世,带给我们很多启示,让我们思考当代绘画创作的意义与未来走向问题。
当我们今天再面对孙博文的作品时,不仅要反问一下,我们是否真的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
当我们还在美术学院沉迷于学院派教学体系带来的成果之时,有没有人发现在远离学院的地方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孙博文在默默耕耘,在用巨大的画纸宣泄着孤独与狂热。
就像梵高那样,一个不被人知的伟大的画家,在我们异常自信其实非常无知的当代画坛,悄悄地来,又悄悄地离去!
孙博文先生是中国当代画坛的一个现象,一个奇特的现象。他不仅仅是一个有着鲜明艺术风格的画家,同时也是中国当代文化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让我们重新开始关注我们的文化在今天传承的方式问题,思考真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问题,而无论在当代画坛的哪个问题点上,孙博文先生都是一个重要的代表,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思考与答案。
(文/苏金成,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一个“梵·高”式的画家——孙博文绘画作品赏析》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