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中秋,又见月圆。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值此中秋佳节,让我们一起听听张望讲起40年前的那个中秋,在千佛山上看到的那轮圆月……
——编者按
我印象最深的,是1983年的中秋节,那年我正在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读大二。
那个中秋节的晚上,我们班里五六个同学相约一起去千佛山赏月。我们是步行去的,那时济南的出租车还很少,全市大概也就几十辆,马路上几乎见不到。当然,我们也打不起车。那个年代济南的公交路线也不多,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所以,我们到哪里都是两条腿走着去,也不觉着累。
那晚我们大概步行了二十多分钟,就到了千佛山脚下。我记得很清楚,我们是一口气从山脚下跑到山顶上的。而且一路上互相较劲,比赛谁跑得快,一个个充满了青春活力。大学期间,我们同学几个经常在周六周日一起爬山、探险,爬千佛山后面那些不知名的山,爬大佛头,去看黄石崖造像,那时大佛头连上山的路都没有。
张望(后排右二)大学时代同学合影
就这样我们“跑”到了千佛山山顶,上山后发现视野真辽阔啊。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济南的高楼大厦还很少,大多都是五六层高的楼,千佛山就是那一片儿的最高点。我们站在山顶,发现月亮就在眼前。这个“眼前”很贴切,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就像一个大圆球悬挂在我们面前,好像只要我们再往上蹦一蹦,往前探探身子,伸手就能“够”得着似的。也是那一刻,我终于明白李白为什么在他的诗里把月亮叫作“白玉盘”了。
张望青年时代自拍照
到现在,整整四十年过去了,我再也没见过那么美丽的月亮。虽然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就像我还是我,但再也找不回青春岁月里那种飞扬的思绪了。现在有个流行的说法叫“活在当下”,虽然我上大学的时候还没有这个词,但它概括了我当时的状态。那时的我,对未来没有太多幻想,并没有立什么志向将来一定要当画家,更不敢在画家前面加上“著名”两个字。我那时的想法就是走一步看一步,做好眼前的事。
张望作品《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