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龙的水彩艺术从20世纪90年代末创作的一批东北乡村写生题材作品开始受到关注,那时其作品的朴素、真挚和扎实的写实功底得到了学术界和广大观众的认可。在步入2000年后,赵云龙的作品呈现出了新的面貌,他并不满足于客观地再现他所看到的事物,而是寻求艺术创作的主观化、多样化。这一时期的海边写生、威尼斯写生系列是我们最熟悉的典型的“赵云龙作品风格”,丰富饱满的色彩、恣意流动的笔触、远离尘嚣的海边风光以及异域题材带给我们不属于本土风情的视觉体验。然而赵云龙并不以此而满足,从2017年的“五月丁香”系列开始,其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新的阶段,赵云龙一方面注重于表现传统的中国题材,另一方面则在挖掘新的表现形式这一部分着力颇多,而更多的是将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
在此前赵云龙的创作以风景写生为主,在“五月丁香”系列中,他开始将目光转向静物。丁香花是哈尔滨的市花,源于对家乡的热爱,赵云龙希望将丁香花进行艺术化的表达。在这系列作品中,他将黑白灰关系作为画面主体,辅以花瓣的淡粉色,赋予丁香花典雅、素净的品格。黑色的线条和深色的圆形果子,让我们联想到牧溪的《六柿图》,给这系列作品奠定了宋代禅意水墨的基调。而罐子的底部采用了水平线条而非弧线来描绘,餐盘和桌面的透视关系也在不同程度上被打破、被平面化,这种处理又显现出塞尚式静物的魅力。这样中西交融的作品使得观众眼前一亮。
赵云龙 五月丁香No.28 纸本水彩 102×73厘米 2018
西画民族化曾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被提及的议题之一,面对水彩画和水墨画之间的关系历来有很多说法,赵云龙认为,民族化追求的是一种中西方艺术的融合,水彩画可以借鉴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但由于材料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其画面也无法达到同样的效果。这和过去诸多画家、理论家的想法不谋而合。正是在这样的创作观念下,赵云龙的这一系列丁香作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让人们从水彩画中看到了中国气韵、看到了中国艺术家对水彩画的吸收、内化以及重新表达。作者本身也认为从这一系列开始才真正找到了自己创作的独特面貌。
2020年赵云龙前往苏州写生,这一次他将目光转向更为传统的中国题材——苏州园林。在此之前赵云龙已在国内写生数十年,但表现的多为现代中国,如乡村、船厂、水域等。如何将古典中国和水彩画相结合,是近几年赵云龙创作的主要方向。在这一系列作品中,赵云龙首次采用了横长幅纸张,将中国画中的手卷和水彩画融合起来。为了赋予苏州园林以更多艺术上的可能性,作者在写生过程中像中国画一样不再依赖实物或照片,而是在大量观察对象后,将植物、建筑、怪石、水域这几种元素进行概念化的组织,同时由于对象形象的不规则性,这种组织方法掩盖了空间的线性透视关系,使原本的焦点透视空间被压缩得更加平面,或是拉长到以适应手卷的视角。作者在这系列作品中描绘了几种较为典型的类型,在第一种类型中,大面积灰色皴法配以翠绿色的植物使得画面充满水墨韵味的同时凸显了植物的盎然生机;在第二种类型中,香槟色和冷灰色这两种冷暖交替的灰色色块赋予了苏州园林黄昏时分的梦幻色彩;在此两种类型中,由点线面组成的太湖石为传统题材注入了现代主义元素,这样的苏州园林既传统又现代,既淡然又富有激情,作者丰富的艺术巧思构筑了一幅幅精彩的作品,使观众感受到苏州园林、感受到水彩艺术的各种面相。
赵云龙 五月丁香 No.32纸本水彩73×102厘米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