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图》是在1942年,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出现的。画家用中国水墨画长卷表现了国破家亡,百姓死于战乱,饿殍盈野,哭泣流浪的惨状,定格了民族的屈辱和苦难。艺术能够唤起民众,三年后日本战败投降,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战的全面胜利。
时间走过了四十年,油画《父亲》产生了。在中国美术史上,画家第一次用巨幅尺寸,以超级写实主义的手法,震撼的刻画了一个,满面愁容淳朴老农的肖像大特写。
1980年,油画《父亲》出现的时间,中国历史正处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农村改革联产承包制的初期,是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突显的时期。
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油画《父亲》被赞誉为:“我们的父亲”,作品深刻的感染力量至今依然回荡。
又是四十年之后,《都江堰百寿图》完成的时间节点是: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告,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朝着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100年迈进。
我们凝视画布上的长寿老人,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寿星们,脸上洋溢着幸福、安详、健康、知足的神情。油彩的美丽溢出了,新时代人们的精神风采。100位寿星流露的神情是真实的、可信的、过目难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