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林涛《行书边塞诗》丨一收一放间,透露岁月的沉淀与心性的变化

林涛《行书边塞诗》丨一收一放间,透露岁月的沉淀与心性的变化
2024-04-24 16:06:0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当林涛把行书集《边塞诗》送我观赏后,我却感到了一份震动。我惊异地发现,时光和岁月的沉淀,阅历和世态的变化,促成了他书法的变化,或者说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一次提高和升华。如果说清朗俊逸曾经是林涛书法的鲜明标识的话,那么,面对这本作品集,可以看到一股雄沉刚健、持重工稳的气息和品性。某种意义上来讲,林涛在寻找一次突破、追求一些变化,甚至在努力地实现一次转型或者说是一次华丽转身。年轻时的飞扬恣肆、狂放奔泻、轻灵洒脱、才华横溢等等,是禀赋天成的拥有,但在归于人生的沉静和岁月的沉淀后,也必然会有新的思考,新的感悟。人生其实就处在“收”与“放”的选择与轮回里,处在不断地探索与取舍之间。

林涛的这部《边塞诗》,选取了从《诗经》到明清时期的著名的边塞诗词作为书写的对象,其中绝大多数都为历代名篇,是边塞诗这一诗词品种的精华荟集,让人可从他的选取中领略边塞诗的最精彩的部分,其文学意义不言而喻。

当然,作为甘肃的书法家,书写边塞诗,本身亦有独特的文化意义。毕竟,边塞诗的描写的事项、场景,所记录的历史,许多都发生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神奇的土地,某种角度讲,是甘肃书法家的一部以边塞诗为创作对象的系列作品,其中的文化意义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这是值得嘉许的一种意义。

除却文化与文学的意义,那便是这一次创作,对林涛书法的意义了。前文所言,在风格品性上,林涛实现了一次突破和变化,是其书法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的真诚表达。

请横屏欣赏

图片

杨素《出塞》(其一)、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在这部作品集中,林涛的书写方式大量地借鉴了魏碑持重的品格,将魏碑的结体与线条融入“二王”“苏黄”的传统之中,讲求行笔的工稳和厚重,讲求笔墨分布的均匀与统一。与当年的放纵超逸相比,他不再追求一气呵成的气脉贯通和酣畅淋漓之感,而多以方笔起始,强调字形的稳定性,书写节奏也明显呈现出一种舒缓从容的状态,甚至在许多地方具有了楷书的意趣。如果说早年的林涛书作,更多地追求一种放达恣肆的品性的话,那么这一次的变化更强化了内敛与淡定的笔墨感觉,一收一放之间,透露出岁月的沉淀与心性的变化,更是人生修为的结果。

内敛与淡定并不意味着呆板和滞涩,前文所说,有些东西对林涛而言,已经渗入了血液和骨髓之中,那是不会丢弃的一种禀赋。所以,在内敛与从容之中,他秉性天成的那一份超逸之气,还是在不停地闪现。虽然追求字形结体和线条的持重,但又不乏清逸舒朗的线条处理,这就使得他的书作,始终透现出一种灵动鲜活的变化,有时厚重浓烈,而有时又轻若蝉翼,轻松自如。在轻与重,厚与薄,持重与超逸之间的自如转换之中,给人一种舒展俊朗的感觉,甚至带上了文人体的那一份书卷气。轻重关系的处理,始终是林涛书法的一个特色,只不过这一次的呈现,显得更为大胆,更为自如,对比也更加鲜明。在某种角度上讲,这其实是一种自信的呈现,也是一份更加从容舒朗的心性的体现。

心性的变化,必然会在创作中有所呈示,当岁月的喧嚣淡然而过并归于一种平淡,所有的躁气转化为一种静心的时候,这既是人生的一次变化,更会成为艺术创作的一次转型。观赏林涛的这一次创作,一幅作品中所蕴含的那一份静谧与安详之感让人有一种赏心悦目、沉潜静阔的享受,有一种老练与庄重的愉悦,正所谓“庾信文章老更成”。

关键词:林涛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