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万壑松风传春讯》等作品中,整体宏阔给予了观者最为明显的印象,而细节构图并不追求缜密。例如:他往往让中远景山体成为鲜明的表现主体,中景的植被或山坡只是充当了近景与远景之间的合理过度,而近景中云气的表现与明晰的树木表现则合理划分了近景与中远景的视觉区域,实现了画面布局的恰如其分。值得注意的是,画面中部云气与山间点景将画面的远景、中景、近景相勾连,巧妙形成了画面内部结构的互动。
画家李兵借助自身能灵活把控图像语言的能力,将“需远而观之”与“山形步步移”在画面中进行了合理改造,使其水墨高原雪山山水画焕发出了崭新活力和勃勃生机。最为重要的是,李兵在创作过程中,创造性地完成了个人鲜明风格的表现,使“李兵符号”的图像表现达成了李兵“心印”式的价值主题与文化认同。在《纵马向未来》一画中,连绵雪山融为一体,其间大面积的云雾成为最为明显的图像分隔,画上骑马二人则是画面的点睛之笔,雪景、山峦与骑马之人共同构成了卧游、畅神最为明晰的图像表现。由此可见李兵在水墨高原雪山山水画创作上已达到一气呵成、炉火纯青的地步。
此外,在画家李兵的创作中,对于雪山“神”性的追求也已成为李兵承古开新的重要特质。古代文人雅士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的主要目的是承继古圣先贤高洁情怀。在李兵的作品中,“神巅”“圣峰”“祥云”“瑞色”等充满神秘色彩的自然景物无时无刻不在画幅中洋溢着引人入胜的气息。李兵所画的雪山多为被少数民族同胞奉为“神山”的雪峰,不仅画面生动传神,更重要的是观画时能心中容“神”、观画后能脑海畅“神”,站在画家李兵的作品前,总处于一种既被高原山川折服又被圣洁脊梁震憾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