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花鸟画名师创作录丨刘万鸣:合理的取舍夸张,准确的形神拿捏,表达出花鸟的气质和品格

花鸟画名师创作录丨刘万鸣:合理的取舍夸张,准确的形神拿捏,表达出花鸟的气质和品格
2024-12-10 11:52:2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图片

前言

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成立于2019年,主要负责画院花鸟画的创作研究工作。建所之始即立项《花鸟画名师创作录》项目,旨在通过老、中、青三代花鸟画家的创作现状与传承经验反映出目前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基本面貌。

《花鸟画名师创作录》第一辑的作者以中国国家画院的研究员为主体,将陆续推出后续几集。

这里记录的是当代花鸟画家各自的艺术心路与一人一品的艺术面貌,包括他们的部分教学心得与成果,传承应是当代每一位花鸟画家的责任。百花不足以反映花鸟画艺术的全貌,嫣红姹紫才更接近真实的春天。我们希望把这项工作继续做下去。

中国画的发展是一条绵延的山脉,而中国花鸟画因为有了徐熙、黄筌、文同、苏轼、朱耷、吴昌硕、虚谷、齐白石、林风眠、潘天寿……而成为山脉中挺拔的高峰。

花鸟画反映的是自然中的生命。当人类把目光由自身投射到大自然中时,人就摆脱了狭义的生命意识,上升到更广阔的生命格局里。这种认识超越了人类的文化体验,而有了更高的视野。这是对自身强大的验证。通过花鸟画,我们更加热爱生命。

(文/乔宜男,写于辛丑之春)

图片

刘万鸣花鸟画创作录

一、创作意识谈

中国花鸟画的创作意识是要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理解能力,进而从中获得灵感,通过点、线、面等绘画元素表现出来,实现从精神意识到艺术形态的转换。做到物与情交融,实现画家感情对象化,所绘对象情感化的表达。

首先,要关注传统,学习传统。通过对传统经典的读(读其心)、临(临其貌)、写(写其神)等实践方式,培养创作思维和创作激情。不仅仅从传统经典的中国画作品中学习到绘画技巧,更要通过作品中所传达的作者心境启发我们对自然生活本质的认识,培养自我的文化意识,在学习传统绘画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创作意识。

其次,中国花鸟画的创作必须要有创新意识。花鸟画的创作不能完全依赖传统,要学会借古人之气、古人之象开拓属于时代的新境界,转换传统语言为今用。纵观历代花鸟画作品,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气象。宋人的花鸟画明显不同于元、明、清,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花鸟画作品,时代的花鸟画也是时代的写照。关注时代,关注自然,走进生活,深入生活,呈现时代气象,借古人之气反映时代的精神。从古至今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飞禽走兽在自然形态上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每个时代对它们的感悟是不同的,这就体现出画家本我的精神世界以及独立的思考,在掌握中国画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逐渐训练创新能力。

再次,花鸟画家的创作意识要有包容的心态,接纳古今中外绘画中的各画派的营养,培养包罗万象、兼收并蓄的气魄和胸怀。对中国文化表达出强烈的自信心,也就是中国的艺术家应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坚定文化自信。中国花鸟画既要深入学习传统的文化,同时也要勇于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精华,为我所用。

图片

为学生研读历代名作

二、笔墨总结谈

中国画创作讲究笔和墨,这也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显著特征。笔墨是中国画创作之根本,也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二者既可以整体理解,也可以分别探讨,分析笔和墨的相互关系。中国画的创作就是笔墨创作,离开了笔墨谈中国画是无本之源,中国画的特征是通过笔墨传达出来的,中国画的精神更是通过笔墨所体现的。正如清代画家恽南田所言“有笔有墨谓之画”。

中国花鸟画的笔墨首先要对传统进行总结和归纳,对传统绘画的笔法、墨法深入地研究进而达到掌握,这也是对传统中国画文化的探究。无论是工笔、写意,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笔墨交融等技法在中国花鸟画中已经相当成熟,中国花鸟画也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特精神内涵的笔墨规律。

其次,花鸟画鲜活的笔墨要通过写生生成,观物写生对于笔墨的探究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人在创作实践中有深刻的感受,临摹古画达到笔墨“乱”真,极力追求所临摹本的逼真,不仅仅是笔墨技巧的一种外在形式,更是对笔墨技法的一种锤炼。在写生过程中,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将自身对于传统笔墨的理解运用其中,由于我们关注了生活中最为鲜活的事物,所以会在自然状态下产生笔墨的新形式,这种所得不仅仅局限于花鸟画,在山水画中也有所体现。比如黄宾虹先生的山水画多为写生所见,长时间的观察自然,以心体悟融入写生之中,将独特的腹中之稿呈现于纸面上,这也就是古代画家所提倡的“畅游”。花鸟画家同样应该注重畅游,与自然同呼吸,并与自然对话。加强在写生中对于笔墨的总结运用到创作之中,当然笔墨的总结离不开对传统笔墨的锤炼,更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

再者,笔墨是艺术家心境内在与外在的融合,渗透着画家的情感,每一位画家的用笔用墨是不同的。笔墨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形而下的问题,好的笔墨能够打动人,并赋予作品艺术的灵魂,具有突出的个人风貌和感染力。笔墨是画家的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外化媒介。

图片

研究历代名作

三、技法谈

中国花鸟画的技法同样是花鸟画的笔墨之法。学习中国花鸟画首先要立足传统,有虔诚之心。对传统花鸟画技法进行深入研究,更要对传统绘画中所传达出的境界深入理解。关注传统、研习传统,要带着对传统的敬畏。

中国花鸟画发展至五代时期已高度成熟,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已经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工、意技法形态,并通过花鸟画营造出了独有的精神境界。彼时的花鸟画形态已经形成了既完善又统一的笔墨语言。研读经典的传世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出其笔墨章法、晕染技法、勾勒之法等,足以窥探出书画用笔同法的自然形态已在不知不觉中成熟完备。处理好水、墨、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没骨法、撞色法、泼墨法、破墨法、破色法等技法都是三者关系的表现方式。恰当地处理水、墨、色、线的相互关系就会使花鸟画呈现出轻、透、巧、趣等风格特点,比如说吴昌硕、齐白石就形成了既相似又迥异的语言风貌。

技法对于绘画是至关重要的,谈到“技”就会联想到技与道的关系,往往会认为技低于道,也就是认为精神高于一切。但是如果没有“技”,如何才能达到“道”?所以,技法在中国画中是基础,也是根本,有技方能化为道。在中国花鸟画的创作中,技法应作为基本功进行锤炼,以书入画,锤炼书法达到书画精神一体,这就是古人所讲的“书画本来同”“书画用笔同法”。中国画是线型艺术,线条是中国画的生命,线描对中国画创作尤为重要。线描临摹、线描写生、线描创作是学习花鸟画的前提。加强书法训练,也是对中国画线条技法的锤炼。

另一方面,中国画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不能将花鸟画孤立,要融合山水画、人物画技法。历代著名的画家可以说是各种题材的多面手,海派的任伯年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的花鸟画作品中既融入了山水画的技法,也运用了人物画的技法,并统一于他的花鸟画的创作中,做到了和谐得当。

图片

师生合影

四、构图谈

中国画讲究程式化,程式化不等同于概念化。程式化是时代所形成的风格和样式,也可以称之为时代风格即时代所形成的笔墨样式。构图在古代被称为章法,花鸟画形成了独特的程式化构图。

花鸟画构图特别注重取势。历代著名的花鸟画家都在各自的作品中体现了各自特点的“势”,八大山人、吴昌硕、潘天寿、齐白石等著名的花鸟画家都具有强烈的表现。准确地处理好宾、主之间的关系,达到和谐,避免突兀。

构图带有一定的个人风貌,怎样构图和每个人的绘画风格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我在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在构图上不要求“怪”,要在平淡之中体现出整体画面的势,平衡好画面中动态和静态,达到整体统一平衡,使画面显得相得益彰。

险、平、奇、怪等都在古代绘画中出现过。八大山人的花鸟画寥寥数笔却给人一种荒寒之境,八大在用笔上是圆中求方,除了通过洗练的笔墨,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通过简易的章法布局得以体现。相比较而言,齐白石虽然也学八大山人,在构图上也能看出有八大的影子,但他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喜气洋洋、健康向上的精神气质,与八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是齐白石选择的绘画题材不同,也是齐白石在画面的构图上不求“险”,在章法上追求一种稳定。再看潘天寿的花鸟画作品体现出“险”,以险求动,用笔稳定,通过章法布局表现出动势,从而求得静谧。

讲究留白,强调构图的虚实,这也是中国画独有的章法布局。空白是不着墨色的地方,其实深层次的理解“空白”就是给观者留有遐想的空间,使彼此之间通过心灵感应产生共鸣。唯有虚实密切配合,才能让作品充满生机和趣味。“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处理好虚实,把握好疏密,合理的布局不仅可以突出作品整体的气韵,更能准确地体现花鸟画中的“势”,照顾到全局的意境和气韵。

当代花鸟画所呈现出的新程式和样式,不仅仅是在继承传统上的发展与创新,同时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外来文化艺术的影响,其中甚至包括国外人物画、风景画的影响,反映出我们这个时代的包容性。积极地借鉴前人的构图经验,合理地学习外来艺术的长处,要以创新的精神不断丰富和促进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图片

刘万鸣 红叶微风 190cmx72cm 2015年

五、写生谈

中国画的写生不同于西方的对景写生,中国画的写生不只是追求眼前所能看到的事物,而是要透过事物的外部特征,体悟其所承载的精神,以理写生,以心观象,写生是一种观察方式,也是一种有取舍的创作实践。中国花鸟画的写生应经过从简单到丰富的层层递进的训练过程,在写生中形成主观的审美思维和语言。

实景写生非常重要,但“体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更重要的。花鸟画的写生首先要注意观察方式。中国画的观察方式分为静观与动观,所谓动观正如山水画中的“山行步步移,山形面面看”,散点式的观察方法,从而获得更加合理丰富的表现对象;静观旨在用心体悟所要描绘物象的精神,通过写生表达出其内在的精神气质,用心去体悟不是信手勾画所能轻易得到的。观物,达到心与物的交流,从而借物象表达出画家的真实情感。

中国花鸟画的写生并非简单地对所要描绘的对象进行复制粘贴,而是要在写生的过程中对所需要的物象进行主观化的处理,用线塑形,做出合理的取舍或夸张,准确地把握住物象的形和神,以表达出物象的气质和品格。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写生中培养主体精神,从而在创作中对现实事物进行合理的取舍、提炼,融入个人的情感。如果只是停留在物象表面形态的描摹上而没有感情投入,这样所描绘的花草、禽鸟是没有生命的,是僵化的。通过写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真正地把握住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艺术创作特征。

图片

刘万鸣 花鸟写生 149.5cmx39.5cm 2015年

六、造型谈

中国花鸟画在写生的基础上,通过观察事物,体验生活,塑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谢赫在六法中提出“应物象形”,根据所见到客观事物的“物象”经过主观的取舍塑造出主观的“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夸张或变形的处理,以求在“神”上尽显物象的气质。

中国画是线性艺术,线性造型贯穿于整幅作品之中,线是中国画造型的最基本技法,也是根本技法。谢赫提出的“六法”之中的“骨法用笔”确为中国画造型的理论依据。线又被称为骨,以线为骨,离开线也就失去了中国画艺术之骨,整个画面就会没有力量而缺少支撑。花鸟画中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都追求线质,通过线条的韵律来塑造出所要描绘物象的精神、虚实、空间、节奏等,并表现出画家强烈的个人风格。在中国画中,线条已经不是简单的线,而是生命体征和动律的体现。

七、墨色色彩谈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说到的六法之一就是随类赋彩,这就是中国画的墨色之道。在遵循客观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绘画对象进行敷色,作画过程中做到画家主观情感和客观审美趣味上的和谐统一。

墨分五色,以墨代色,中国画用墨之道的又一重要色彩观,墨分五色并不是单纯的将墨分为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而是肯定了墨色具有千变万化的表现力。潘天寿先生有言:“水墨画若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虽无色,胜于青黄朱紫矣。”所以中国画用墨难。中国画的设色称之为敷色,其实中国画的设色与笔墨一样也是笔中有色,色中见笔。无论色墨,皆妙于用水,谈中国画的墨色色彩不能离开水法的运用。花鸟画家通过对墨和水、墨和色的运用,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理解释放出来,将丰富的墨色上升为主观精神的象征和寄托,包含着浓郁的中国哲学情感。

图片

刘万鸣 田间 56cmx46cm 2015年

八、个性语言谈

画如其人,字如其人。每位画家在作品中体现出的风格是不同的,个性语言体现出创造性价值,以及画家赋予作品的内涵。任何画家的个性化语言都是在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学习传统的基础上得到突破而逐渐形成的。

画家的个性语言与自己所处的时代,个人的感情等因素密不可分。个性语言的形成存在阶段性,随着画家年龄的增长,修养、学识、感悟等都会发生变化,不同的年龄段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会有不同。生活的熏陶和影响会改变画家,个性语言的形成是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分阶段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个性语言代表着画家每个阶段的艺术观点和主张,反映了画家艺术学习的过程。画家对于世界的认知,基本都遵循着从认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从中提炼总结形成自己典型化的艺术语言,成为代表自己艺术价值的绘画符号,形成个人独立的审美观。然而,无论多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绝非凭空出现,都是在继承传统的脉络中得到升华或在某一点上得到生发而形成的,画贵有己如是而已。将个人之精神、个人之气质贯穿到笔墨语言之中,化入了自己的审美意象之中,以己之心写自然之心,写物象之心,以此来传达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传达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精神,塑造新时代的中华审美观,在这一点上花鸟画家尤为突出。

图片

刘万鸣 君子图 25cmx70cm 2019年

九、创作逸事谈

我个人特别喜欢外出写生,去亲近自然,聆听自然的声音。每次出去写生都会有深刻的感悟,特别是在与所绘物象进行对话的时候,都会有心灵的交流。

记得有一次带学生到山东淄博(鲁中山区)写生,当地农家在半山坡上用铁网围了一圈,散养了一群猪,基于自己小时候农村的生活经历,个人特别喜爱动物,更喜欢观察动物,所以我们就来到此地,将小猪作为写生的对象,一边写生一边给学生讲解如何观察物象,如何观物写生。

听农家讲这群猪是具有野猪性情的品种,健硕有力量。其中有一只小猪正在进食玉米粒,憨态可掬,我观察它的动态、它的神情,用墨笔写之。它似乎心领神会,知晓我在画它,故意停住了脚步也不再吃玉米粒,而是仰头与我对视而望,目光坚毅,神情温暖,当起了模特,我足足画了七八分钟,它就在那站着与我对视交流,直到我把它画完。等我画好了要离开的时候,它还在看着我,仿佛是旧友老相识一般留给我深刻的印象。回京之后,我将它的形象通过写生的稿子加以整理,细致入微地将它刻画出来,完成了一幅自己非常满意的作品。这幅作品参加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展览,众人皆言:画出了猪的品格,画出了猪的精气神。写生更加使我认识到要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动物和谐相待。它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纯真、善良,也是我们人类所要学习的,艺术家更要通过发现美的眼睛,将自然界中美的东西借手中的画笔诠释出来,培养人们有一颗善良的心,与人为善,与己为善。万物有灵,感恩自然,这就是大自然的奥妙所在。

(文/刘万鸣,资料整理/张帅)

图片

刘万鸣 安月图 361cmx192.5cm 2011年

.png

图片

刘万鸣 碧空无际 361cmx192.5cm 2014年

.png

图片

刘万鸣 玄猿畅秋图 72cmx43cm 2016年

.png

资料整理

图片

张帅,别署率迟、师一,1990年生于山东淄博,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在读。2013年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刘万鸣先生。

图片

观摩刘万鸣老师写生

图片

张帅憩 44cmx56cm 绢本设色 2018年

点击此处阅读《花鸟画名师创作录》电子书

(来源:艺术公社)

艺术家简介

“时代·人民”2024中国美术报艺术季系列展丨刘万鸣参展“高峰之路——2024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全国巡展(南通站)”

刘万鸣

全国政协委员

民盟中央委员

民盟中央宣传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副院长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

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

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

广州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书画)人才成果展”评审专家

第三届中国美术奖评审委员

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评审专家

故宫博物院中国画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审委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顾问

(责任编辑:徐智勇)
关键词:刘万鸣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