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对话朱尽晖 | 人民情怀与使命担当是新时代中国美术的本质命题

对话朱尽晖 | 人民情怀与使命担当是新时代中国美术的本质命题
2024-12-11 16:20:4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新时代的中国美术是文化强国的先锋号,是人民美好福祉的描绘者与塑造者。对此,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艺术委员会主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深以为意。作为中国水墨艺术的当代探索者,朱尽晖的艺术理想不止于水墨形式的追索,更指向水墨表现的当代性建构。其追求在保持媒介材料物性之美的同时,将个人的生命体验注入其中,以寻迹艺术本原之境。作为文艺工作者,朱尽晖着眼于助力构筑新时代美术高峰,倡导践行“心怀国之大者描绘国之大美”。作为教育工作者,朱尽晖致力于推动西安美术学院全面实施“名家、名师、名生、名作、名校”之“五名”战略,为加快建成高水平、有特色“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等美术学院赓续奋斗。中国美术报“对话”专栏,邀请朱尽晖分享其十年来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过程中的所思所感。

——编者按

丝路冰川 195cmx180cm 2019年

中国美术报:今年是习近平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发表十周年,基于中国美术的十年发展,您如何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朱尽晖: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明了中国美术的发展方向,为中国美术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和精神力量。回首近十年,我们见证了中国美术的蓬勃拓进,共同经历了理论研探与实践创作的求索与突破。可以说,《讲话》的内容与精神,对中国美术的引领是全方位的。

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中国美术的主旋律。对此我认为,特别强调的是新时代文艺应愈加重视人民的作用,突出人民作为新时代文艺事业创造、表现和审美的主体地位。这当中,除却“人民本位”的根本立场,“人民性”的彰显更是进一步要求艺术创作必须反映人民生活的本真现象,而不是抽象概念,更非政治标签。

当今,中国美术已不再仅局限于美学追求,而是一种使命、一种担当。美术工作者超越审美,将目光转向人民,关注民生,用作品记录时代、浸润心灵、引领思考、激发行动。这种转变不仅是美术形式的革新,更是美术工作者对国家、民族,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回应。

我们倡导更多的美术工作者走出画室,将视线对准人民,描绘普通劳动者、展现平凡大众,将美术的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由此,使得美术的介入、关怀、预见与引领,内蕴人民之魂,绵延家国之根,闪耀时代之光。

中国美术报:由您担纲首席专家的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百年美术创作中的人民性研究》,旨在厘析美术创作中的“人民性”学理建构历程。请谈下您对“人民性”作为一种理论方法和学术视角的理解。

朱尽晖:“人民性”作为中国美术的重要特征,蕴含民众关怀、社会关注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特质;同时通过美术作品,传递普通百姓的心声愿望,在新时代赋予中国美术更深邃的使命担当和价值取向。这一问题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人民性”是新时代中国美术的根基。另一方面,“人民性”是中国美术国际传播的关键。特别是第一个方面中又囊括了四个方面的逻辑:

关键词:朱尽晖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