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
水墨新境·时代画风——当代中国画笔墨百家学术邀请展(第二回展)
主办单位
北京观复美术院
承办单位
观复美术馆
协办单位
北京电影学院——宏福校区
北京电影戏剧文化创意中心
北京模特艺术发展促进会
华人全球影业学院
北京星工坊影视人才孵化基地
展览地点
北京·观复美术馆
展览日期
2025年01月12日—01月15日
学术主持
刘龙庭
20世纪初以降,在西风东渐的时代大潮中,中国画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中国画家不断地找寻国画未来的出路和方向,无论是镜鉴西方绘画还是继续叩问中国画古老的笔墨体系,不同的文化抉择指向了殊途同归的结果,这就是中国画必须完成从传统转换到现代的蜕变重生。可以这么说,“时代精神”是中国画时代转换之路不容回避的命题之一。与此同时,20世纪的中国画逐渐脱离了作为文人雅玩与寄情的小情趣,与社会建立起了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在这个意义上,探究中国画的“时代精神”,亦是对中国画的“时代命题”的关切。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追溯近现代中国画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这就是一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艺术家以各自时代性的方式确立主体意识,以各自独特的表现力来呈现时代精神的发展道路,在当前语境中,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为时间坐标,对当代中国画之图式语言和价值属性作一番梳理有其必要性。有鉴于此,北京观复美术院以“水墨新境·时代画风”为主题,邀请当代画坛最具笔墨风格与时代精神的百位名家参与展览,以此呈现当代中国画在时代语境下的多元表达。
感受、发现与提炼——宋义文人物画读后
宋义文是一位在现实生活中成长并成熟的人物画家,他的思考与实践带有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因此他的作品及其艺术走向都漾溢着源于现实生活的激情与诗意。
检索宋义文的人物画作品,一种扑面而来的气息是——在作品的意向之间、在笔墨之间、在整体氛围中,都充盈着现实的人文关怀,处处流露出画家对现实生活的由衷感受和鲜活发现,其作品因而焕发着朴素、单纯、欢乐与淡定的情思。
宋义文在艺术取向上,是明确和毫不含混的,他力避了假、大、空的虚假和雕饰,以朴素、单纯为目标,在日常生活中撷取艺术灵感与创作素材,自觉跻身于“新中国画”的创造行列,在继承与创新中定位自己和自己的艺术。因此,宋义文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定位了自己的艺术选择和审美方向——以水墨写意的方式表现身边的日常生活诗情,以及其中的平凡人和平凡事。
以线为艺术特征的中国人物画,在经过漫长时间的历练中,几近完美无瑕,炉火纯青,从东晋顾恺之的以“连绵不绝”、“春蚕吐丝”为特征的线条,到陆探微的“笔迹劲利、如锥刀焉”等等,都体现早期中国人物画用线密集的特点,至南北朝的张僧繇,则一扫“密体”画风,而为“疏体”,用笔精练简约,即以“点曳斫拂”为特点;在此基础上,曹仲达以用笔稠密、衣纹紧窄为标志的“曹衣出水”与唐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并列彼时,其影响甚广。
到五代两宋时期,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以及李公麟等所作人物画,线条劲爽有力,至梁楷则以水墨写意为主,首创泼墨,线与墨色结合,建立了“熟想而默识”、“气至而神完”的表现手法与理念;至明贯通,技法娴熟,风格独特。
宋义文在人物画史的研究与梳理中,把握了以线为主的中国人物画要领,吸取前人经验的同时,又借鉴了当代名家的创作理念和笔墨技巧,卢沉、周思聪、刘大为、任惠中等都给了他极大的影响和教诲。
他的艺术在不经意间发生了蜕变,更贴近了艺术规律与艺术本质。
从工笔画到写意,这是一个很大的艺术跨度。在这里,我们看到宋义文在观念上、方法上,乃至技法上的巨变;显然,他完成了从“工画如楷书”到“写意如草圣”的转变,他笔下的人物在干湿浓淡与繁简疏密中,显现出“神似”的韵致和魅力。如他的水墨人物写生,很好地说明了他近期达到的艺术水准与高度,这批新作用笔随意自由,奔放简练。
其中不乏草书笔法、笔势与笔力,人物在“离形得似”、“遗貌取神”中,获得了形式意味,而且,在笔墨之间充满了性情与个性,使笔与墨不拘谨、不僵化、不乏味,显现出写意水墨的美感与韵味;在纵情挥洒、酣畅淋漓之中,达到“似与不似之间”的层面,体现出“形神兼备”的境界。
在宋义文的新作《水墨人物写生》中,足以见出他扎实的绘画功底和艺术感受力的。
从现实人物的“形”转化为笔墨表现的人物画,在不失“骨法用笔”的原则中,又要达到作品整体的“气韵生动”,这不仅是水墨技法的掌握,还是学养与情怀的彰显。分析作品,不难发现,宋义文把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用艺术手法提升为感性生动的生命形式,并赋予极有特点的笔墨形式与结构;首先,他从早期的“写实”观念中解放了出来,力求在平面空间中处理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的关系,使形式、内容、笔墨都获得表现的自由,进而使自己的作品更符合艺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