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的作品用一种宏大的境界给人以极大的感染力。这种宏大的境界是源于画家本身有一种大视野和大关怀,这和他把自己的艺术思考和很多文化观察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治学方式有关系。
曹俊的作品能够兼有中国画传统中工笔和写意这两个大的领域的语言,可以说他就是一个很有自己造型实力、也具备造型的开阔度的画家。他的作品看上去比较工细的画面中,其实隐含着很整体的写意精神,这就使得工笔这种表现方式不会变得琐碎、拘泥甚至僵硬。反过来,由于他始终贯穿着写意过程中的那么一种气脉,所以他的工笔塑造可以说连绵不断,形成了整个物象的生气。同时他还把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绘画的一些特质结合起来,这也就很好地开启了绘画的表现力。比如说他的作品中用了变化丰富的墨色,有的极黑、极重,有的微妙、淡雅但是他艺术的胆量可以说是相当的大,把大黑、大淡、浓墨淡墨,都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画面墨色跌宕的这样一种视觉的效果。但是,他不仅仅是用墨色,还大胆地用了大量的色彩。中国古代讲,重彩丹青,这个体例的一个重要特点被他吸收进来了,所以他的作品是在墨色为主的这样一个基础上大胆地加入了重彩。这些重彩,由于有墨色的相衬,不会显得火气、浮躁;反过来,通过重彩,又加强了画面的热烈感和整体感的浓郁的气氛。他将色彩融汇到水墨中的这样一种特点就形成了他的个性面貌。
同仁眼中的曹俊
邵大箴,著名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写实与虚构,具象和抽象交融,这是他作品的特色。走自己的路,画自己的画,朝这个方向继续不断探索,他未来创作的前景将是无限的。
丁绍光,著名旅美艺术家:曹俊先生的作品,不仅在创新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他的作品中传统中国画的基因越来越明显,并且与其创新的技法结合越来越完美,昭示着当代中国画在国际艺术语境中的未来。
薛永年,著名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流金溢彩、宋式今情、神与物游、名不虚传。
陈传席,评论家、美术教育家:曹俊的绘画艺术展现给人的是一种新的精神,也就是说,他的艺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精神状态。艺术展现出一种新的形式,或新的技法,固然已不易,但展现出新的精神尤不易,必须具有非凡的天赋、全面的修养和超常的功力。
春消息
范扬,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我觉得这就是曹俊兄在当今中国山水画坛的一种贡献和影响力。贡献是杰出的,是具有时代性、影响性,同时也具有世界性的。
田黎明,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任:他把中国画倡导的人文精神注入了画面的组合构成和色彩当中,呈现出了独特的纯粹感。而且这种纯粹,体现的是人对自然的观照,以及人与自然融合的精神境界。所以,曹老师的作品,我看了以后,非常有感触,也很受启发。
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评论家:曹俊能够在思想上敢于创新,特别在中国水墨画这个领域里面,在如何从题材到笔墨都能够做出新的时代回答,这样的课题上下了很大的力气,所以他在我们中国画坛可以说是一位创新派的中年代表之一。
陈履生,著名评论家、原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显然,没有创作的体会融入到理论的探索之中,没有理论的认识深入到创作的实践之内,都难以成全曹俊。
张晓凌,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曹俊的绘画将为一系列重大文化命题——中西跨文化互鉴、民族文艺复兴、传统资源的当代性转换等,提供不可替代的典型范例。
天地之始
何家英,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当代工笔画协会副会长:曹兄的作品,随性而为,离披点画,得心应手,如入无人之境。画家放得开很重要,特别是在具象景物时更不拘泥于形制,工写对比,松紧有度,大开大合,气象万千。
尚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委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曹俊在美国文化圈获得的认同也正来自其作品对现象学这种体现现代哲学理念的视觉化回应。在他的“新宋式系列”里,人们欣赏的并不简单是所谓“宋式写实”的复现,也不是所谓的“中画西相”,而是作品里不断弥散出的一种哲学意味。
李虹霖,文博研究馆员、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理论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曹俊的作品,为其浓郁的色彩、古典又现代的艺术语言及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深深震撼。其笔下澄澈灵动的蓝、浓烈的红、绚烂的金……格外抓人眼球,其中既有山川大河,也有日月星辰;既有浪漫的宇宙星空,也有灿烂的人类文明。
约翰·基,时任新西兰总理:艺术家曹俊先生已成为新西兰的杰出符号!
托尼·布朗,时任新西兰驻华大使:曹俊作为一位著名的新西兰华裔艺术家,用中国的笔墨描绘着自己对新西兰的感受,创作了一批能让西方人看懂并喜爱的中国画。
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