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黄阿忠作画,别有一种乐趣。油画的笔刷点点戳戳,水墨的毛笔轻挥细挑,他嘴里的“实时配音”也不停——黄阿忠经常嘴里说的和手上画的并不同步,比如在示范这幅外滩写生时,他下笔技法娴熟流畅,嘴里说的却在技法之外:“写生不是照搬一切,我在画这幅画时虽然看着照片,但也可以说我就在现场,但有时又在我的想象与记忆中,写生其实是画家和自然对象的一种对话,而非单方面复制。”比起技,黄阿忠更看重心。
说起黄阿忠,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油画家。谈到如何走上绘画之路,黄阿忠乐呵呵地回忆:“我从小喜欢画画,但是家里没有这个条件来支持我专门学画,我就自己找些纸、找些笔,自己乱涂乱抹。那个时候主要是临摹连环画,后来长大了考到了上海戏剧学院的舞美系,这应该算我正式走上了绘画之路,那个时候我才二十多岁。”是的,黄阿忠的艺术之路起步于“戏剧学院”而非“美术学院”,这样的开局注定他不是一位走寻常路的画家。
虽然不是美院的科班出生,黄阿忠的艺术生涯却也走得顺当,从上戏毕业后,他就被分配在普陀区文化馆从事美术创作。文化馆的工作是面向大众的,对于专业上的要求并不高,比如群众活动的舞美工作,通常只要用投影仪做个背景图甚至放个幻灯片就可以了。这些对于舞美系出来的黄阿忠是信手拈来的,并不要花很多精力,所以这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精进自己的油画功夫。经过了3年的积累,1979年1月,黄阿忠参加了稍早于北京“星星”美展的上海“十二人展”——这个如今看来从策展到布展都颇为粗糙的展览,却是特殊年代后第一个体制外画家的自由展览,从此被载入了史册。同年5月,《美术》杂志发表了评论文章,还特意向全国推荐展览会的作品,一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议,黄阿忠的名字也迅速被美术界熟悉。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黄阿忠的创作进入了多产期,他先后在上海、福建等地举办过十多次个展和联展,作品曾参加全国青年美展,第七、八、九届全国美展,第一、二、三届中国油画展,中国艺术大展等;也曾选送美国洛杉矶国际艺术博览会,并参加美国、法国、日本、朝鲜、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展览,1997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展,均受到好评,很多作品被海内外藏家收藏。除此之外,他还先后出版了《黄阿忠油画选》《黄阿忠油画静物技法》等画册。
此时的黄阿忠,可以说已经是一位广为人知的油画家了,但令人耳目一新的是,2000年左右,黄阿忠忽然就正经地拿出了他的水墨作品,并且这个“新人”一出手就不落平凡,2002年便被邀请参加了“水墨状态·中国水墨名家邀请展”,2007年更是在上海大剧院的画廊开办了名为“诗心”的水墨画个展。如果说黄阿忠是一名职业油画家,那么国画对他来说就是非专业;但也许正是这样的身份和角度,使他心态更放松,创作更洒脱,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据说,黄阿忠在上海中国画院举办个展时,画家程十发曾在《读黄阿忠画荷随感》中用杨万里“映日荷花别样红”来赞誉黄阿忠笔下的荷花,说他画的荷花有个性,有时代感。
《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