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孙承民:年关的随想与联想

孙承民:年关的随想与联想
2025-01-21 10:51:5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盼过年是小孩子们的心愿,我们都从那个时候过来的。年一过,小孩子又长一岁,女大十八变,男孩子威武挺拔,爹妈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家里又多了顶梁柱,小棉袄变成大棉袄知冷知热心疼爹妈了,心中萌生了不几年后就会当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了的憧憬,心头生出几分得意几分祈愿。而古稀之年的老人未必盼过年,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该看到的都看到了,长一岁意味着腿脚身板一年不如一年,心不服输不行,身体的磨损折旧禁不住折腾。人老了喜欢安静,除夕也是平常的作息,没了祭祖守岁吃年夜饭的精力,热闹是儿孙们的选项,喝酒打麻将通宵鏖战,灯火无眠,年的喜悦成为他们人生长河一种记忆的追念和当下了无牵挂的坦然。每一年除夕鞭炮的鸣响,都是屈指可数的日子不再意气风发,不生病,不住院,能言语,能行走,能吃喝,你是幸福的,家人是快乐的,不给家人添乱,就是你最大的贡献。倘若还能做学问,施展一技之长,老有所乐,那就不是你一个人可以创建达到的境界,自然离不开天地人和的因素和条件。这是今天的情景和现状。

图片

春山无语客来朝/46×68cm/纸本

现在的年,仅仅是文字的“符号”,赤裸裸的时间“坐标”。年本来是一种文化的纪念和传承,剥去年的文化外衣,年是空洞无物的“文字”。文化是一种仪式,精神的图腾,情感的慰藉,心灵的家园。年被日益淡化的理由归结为物质生活的每日丰富,年的惊喜被每日充斥的八卦绯闻传说所淹没,那些曾被拥戴的明星偶像逐渐退出演艺舞台,于是一波人的消失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翻篇终结,一去不复返的莺歌燕舞,通宵达旦成为久远的传说。现代化的目的是精简文化的释义,还是削弱淡化文化的程式?也许今天的我们的确有所进步和文明,文明的背后是更加理性了还是更加惰性了呢?必须承认四十年的变化天翻地覆,当年拥有BB机会私下里花钱请朋友呼叫自己一下,让挂在腰间的BB机嘀嘀嘀的声音引起身边人的注意和羡慕,自然也是炫耀社交“十分繁忙”的状态。如今是手机屏上出现陌生的号码一概拒接,躲避骚扰日常生活的诈骗。昔日家家有座机电话视为时尚,现今微信语音让电话成为古董摆设。百年之变局,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六七十年代正月里要走亲访友登门去拜年,那是满满的真诚亲切和友爱,如今是非必要不会登门造访,电话、短信、微信或户外约见约谈是习以为常的选择,贸然登门是不礼貌的行为。这是从哪一年开始发生变化的呢?

图片

空山雨后新/46×68cm/纸本

我没有其它的爱好,大年初一也会画上几笔。画画是最好的养生、娱乐、健身项目,把内心世界笨拙的画出来我很是得意忘形。屈指算来,从发表第一幅作品至今,五十年过去了,每一个画家所必须经历的艰难困苦、不舍昼夜、废寝忘食、劳其筋骨,该经历的我都体验到了,无所谓成功,无所谓失败,心智在岁月的过程中丰满起来,意义不在于结果的伟大。

图片

山谷响清音/46×68cm/纸本

关键词:孙承民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