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前,展现着一幅画。画面上,绚烂的野花,穿插的枝叶,沉稳的石头,灵动的八哥,组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这是一张热带雨林题材的小写意花鸟画。在作画技法上,作品又映带出几分用笔恣肆、奔放淋漓的大写意气象。作者通过这种勾勒与点染结合,浓墨与淡彩兼之的技法,很好地表现出雨林春日生机勃勃又清新隽永的画面主题。这幅作品的作者是宋志,创作于在云南西双版纳写生期间。宋志先生每年春节后都要去西双版纳写生,每次写生一个多月,十年不辍。这幅作品,呈现了他十多年来潜心研究、默默耕耘的劳动心血。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近几年来,中国美术界焕发出一片生机勃勃、空前繁荣的景象。艺术家们深刻领会“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的论述,牢记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清冷寂寞,通过渐进、渐悟的过程,领悟文学艺术工作的真谛。认真学习,潜心创作,坚定文化自信,积极践行自身使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宋志作为艺术家队伍的一员,也在凭着艺术家的自觉,通过自己的画笔,为中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增添光彩。
宋志,河北省石家庄市人,一个醉心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默默耕耘者。我与他相识相知逾二十年,可以说是老朋友了。早年里,宋志先生业余时间徜徉于画坛,几十年坚持不辍。多年来遍临典籍,访学名家,可谓用心良苦。后来,宋志先生只身赴京,跟随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立辰和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吉瑞森两位先生,刻苦钻研中国画之画理画技,深究穷探中国画的文化渊源。青灯秃笔,孤案寒窗,苦心孤诣长达八年。这样的痴心,这样的定力,促使宋志先生的绘画功力,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二零一四年以后的四五年时间里,他创作的国画作品十多次入展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可以说,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了。近些年来,宋志先生在画坛里和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就是因为他的作品风格独具,有着鲜明的个人艺术形象。
一个画者,要提高艺术境界,必须做好两门功课。一个是勤学苦练,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也就是说,必须具备在专业方面应有的多种技术手段。另一个是博学多闻,开阔视野,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努力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中国书画界的先贤们,一再强调书画家要增强和磨炼画外功夫,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这与党对艺术家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书画创作是文化艺术工作的一部分,画家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宋志就是这样一位非常注重全面修养的画者。
多年来,宋志先生深耕艺坛,认真研习各种画法。写意与工笔,传统与现代,多种技法都能娴熟运用。在他入展国展的作品里,既有传统的写意作品,也有现代工笔作品。同时,宋志还十分注意培养自己的多种才学。他的案头,既有画坛名家的技法经典,历代画论集萃,也有古今文学典籍,诗词格律述论。几十年来,他孜孜笔耕,不懈努力,绘画方面成绩斐然,同时还出版了多本诗集和文集。他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得益于他积极探索绘画技法的努力,更得益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懈学习和深刻理解。宋志先生,坚持用传统文化的氤氲来滋养他的作品,每幅作品的题款都是他自己的诗句箴言。这一点,非常值得推崇和赞许。
在经历了前些年急功近利的浮躁以后,中国画坛现在已经归于平静。也许,这正是书画艺术正本清源的好时机。在这个时期,希望宋志先生能够不忘初心,坚守艺术道德,继续学习提高,使自己的艺术修行再上一个新的高度。
行文至此,我就借用宋志先生的一阕《临江仙》作结尾吧:“烛黯酒残月方冷,画屏不见娟红。窗前乱树影朦胧。西风过北阁,危檐挂三星。衰荷断苇载心景,疏帘却待春风。花开叶落几阴晴。衣带渐宽阔,此身系初衷!”这首词,既是他在北京画室里学习工作的情景,也是他在艺术道路上心境的写照。
(文/祁海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画坛上的辛勤耕耘者》)
宋志作品欣赏
(来源:传承艺术经典)
画家简介
宋志,字牧轩,一九五八年生,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斋号尚朴堂、清风轩。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河北画院(河北省美术馆)国画院研究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宋志幼承庭训,研习中国书画,并广泛涉猎诗词文赋。后进修于首都师范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师从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立辰和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吉瑞森两位先生,在京随导师深耕画艺七年,得窥堂奥。先后十一次入展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美术展览。出版有画集《尚朴撷英》、诗集《尚朴堂诗草》、文集《清风闲话》《雨窗随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