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茹峰谈绘画创作中的“气韵”与“虚静”

茹峰谈绘画创作中的“气韵”与“虚静”
2025-02-11 13:32:3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关于“气韵”

“气韵”是历代绘画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品鉴标准。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就提出了绘画的标准——“六法”,其中第一条便是“气韵生动”。按照一般的理论分析,“气韵生动”是指作品和作品的形象达到生动的气度,韵致而富有生命力,即“气韵,生动是也”,以后句的生动来形容前句的气韵。但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作出了不同的解释,他将“气韵”训诂成“气”和“韵”两个不同的概念。

古代中国就有“气本论”的思想,“气”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古人讲气聚而生,气散而亡,“气”构建了整个自然界的一切物体。北宋张载认为“虚空”即气,宇宙看得到的或看不到的变化,无非都是气的运动,他在《正蒙》中说:“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冯友兰解释说:“‘气’之聚散攻取虽百涂不同,然皆遵循一定的规律,故物之生有一定的次序。一物之成,有一定的结构组织,此所谓‘天序’也。”(《中国哲学史》)这是哲学层面对“气”的作用的解释。

在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气”的概念是三国时期曹丕的《典论·论文》中的“文以气为主”,随后得到广泛应用,徐复观说:“切就人身而言气,指的是一个人的生理的综合作用,或可称之为‘生理的生命力’。若就文学艺术而言气,则指的只是一个人的生理的综合作用所及于作品上的影响……一个人的观念、感情、想象力,必须通过他的气而始能表现于其作品上。”由此艺术作品所需的观念、感情、想象力、表现方法都是通过气而创造的,因此所形成的个性化的艺术风格,也是由气所决定的。

“韵”指的是音乐的律动,和谐而有节奏,如苏轼《石钟山记》有“北音清越……余韵徐歇”之句,金原省吾说:“谢赫之韵皆是音响的意味,是在画面所感到的音响。”清人王原祁在《麓台题画稿》中说:“声音一道,未尝不与画通,音之清浊,犹画之气韵也。音之品节,犹画之间架,音之出落,犹画之笔墨也。”

因此,“气韵生动”不仅可以解释为生动的气韵,也可理解为“气生”而“韵动”,一幅好的作品能从画中感受到气的运行和音的律动。在创作中,作为工具材料的笔墨通过“气生”“韵动”而转换为一种精神性笔墨语言。恽寿平在《南田画跋》中有“气韵藏于笔墨,笔墨都成气韵”的说法。董其昌说:“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说明了气韵虽为天授,但读书行路也能助其心性境界的提升,于知识学理之上,还需保持心性的颐养。

关于“虚静”

道家思想的核心学说“虚静”与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关系最为密切。“虚静”是一种以虚空澄明之心,去体道悟道而产生静思凝神的审美观照,从而达到“空潭泻春,古镜照神”(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美学境界。

清代画家吴历说“怀抱清旷,情兴洒脱”。中国山水画强调虚静之美,搜尽奇峰,遍览云水,志不在摹拟物态,而在于藉山水之灵气熔铸自己的心灵意象,体现山水清高玄远的精神。宋人郭熙说“要以林泉之心临之”便是这个意思。米芾认为“山水画乃是艺术家心智思维的产物,因此,就内在的实质而言,是一种较为优越的形式”(转引自高居翰《气势撼人》)。徐复观认为“山水画的艺术精神出自庄学”(《中国艺术精神》)。庄子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天道》),并说“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人间世》)。“虚”既是“心斋”,虚而待物,高清虚静的心灵,是忘掉自己的一切,忘掉世俗去涵融自然。唐杜广庭在《道德真经广圣义》中说:“唯道集虚,虚心则道集于怀,道集于怀而神与化游,心与天通,而万物自化于下,圣人自安于上。”宋代画家邓椿在《画继》中说:“虚静师所造者道也,放乎诗,游戏于画,如烟云水月,出没太虚,所谓风行水上,自然成理者也。”

画家的创作离不开精神的修炼,徐复观认为“文学艺术的高下,决定作品的格;格的高下,决定于作者的心;心的清浊、深浅、广狭,决定于其人的学,尤决定于其人自许的立身之地”(《溥心畬先生的人格与画格》)。因此,画家必须以空灵的心态去拥抱自然,从而化入宇宙大化流行之中,获得自由澄明的精神境界。

在创作中达到“虚静”的境界,需要自身达到“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超越自我,超越现实。做到淡香素影、空明宁静而无纵横习气。元好问在《陶然集诗序》中认为创作过程只有“万虑洗然,深入空寂”,才会“荡元气于笔端,寄妙理于言外”,而得虚逸之境。就如同董其昌在评论倪云林的作品时所说:“云林山水无纵横气,时一仿之,十指欲仙”,“迂翁画,在胜国时,可称逸品。昔人以逸品置神品之上……云林古淡天然,米痴后一人而已”(《画禅室随笔》)。

董其昌自己的作品也是重虚和之韵、得天真之意,李日华在题他的作品时说“天真之趣,虚博之则散漫不属,实据之则逼塞可厌,妙处正是虚实相构,有意无意间。”而董自己亦认为以虚和取韵,乃为上品。

创作需要在虚静中见精神,空明、幽深,明心见性,直指本心。朱良志在《南画十六观》中说:创作是“取一种淡然的态度,将一切目的性因素荡去,画家要有内在的‘兴’—生命的冲动,因为我来作画,只是我心灵的独白”。

文/茹峰,《北窗随笔》)


作品欣赏

幽谷图 75cm×45cm 纸本水墨 2013年

空白图.png

独坐云山图 75cm×45cm 纸本水墨 2013年

关键词:茹峰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