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为中国当代艺术重建精神价值——“王刚·何以黄河研究展”跨界学术对谈

为中国当代艺术重建精神价值——“王刚·何以黄河研究展”跨界学术对谈
2025-02-20 15:28:4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柴中建:郑州美术馆展出的“王刚:何以黄河——当代黄河主题艺术研究展”,以问话式“何以”来介入恒久的主题“黄河”,用艺术个案的表达方式,展现华夏源头的母语叙事。这种以艺术作品方式的根源性追溯,让人们共感华夏几千年文明史的内涵在黄河叙事中的隐喻。艺术家王刚用其近一生的执著——从20多岁学艺到如今70多岁的光阴,在梦牵魂绕的根源性主题之中,充分表达了“根性”艺术的特质。

展出作品涵盖了王刚多样化的创作形式,从传统的油画、雕塑,到当代探索的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和大地艺术,以及数字图像化沉浸式体验等,但主题始终如一:“追根寻梦”,铸成王刚心灵中的图像。在他的艺术道路上,就像如今展现的“何以黄河”的根性背后,是王刚在不停地追问——“何以艺术”。艺术始于梦想,陪伴他在黄河、黄土、黄沙、农民、民工、矿井、矿工、地下、天上……这些可感悟的要素中凝练。就如刚才张晓凌院长所讲的,对于天、地、人一体性本原的感悟,是艺术发生的根本性原点。从王刚的艺术探索中,我感受到他对此“根性”持之以恒的用心追索。

艺术展场中,我习惯了从站在远处的“观”,到走近作品乃至贴近作品的“看”的体验。“观法”感受场境、感受作品中无形的意义延展;“看法”注视作品发生过程,以及独具匠心的笔法和材料的混合运用。艺术的观与看在有形与无形之间,就如在天地之间。《易经》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即在天虚空无形,在地万物有形,而人在天地之间不可分的存在性,就如艺术在有形无形之间不可分的感悟与表达。王刚作品形式的有形性中可以见到质感的物,如黄河浪图像中黄沙与颜料、透明胶的混合,但作品的无形性让所有的形都不陷入物像,而让心象充盈画面。他画的黄河并非摄影所能抓取的画面,而是在天与地、空与有、意象与实像、心灵与身体的交融里,由他丰厚的艺术经验所呈现的图像。这是心与物、灵与肉不可分的一体性,是中国文化之根的本体论在艺术家王刚个案中的实践。也是王刚以“何以艺术”的探寻,来追问“何以黄河”在此呈现的作业。

由天、地、人一体性凝聚的“道”与“理”,是人生实践、探索创新的普遍基础性的本基,生成为贯通古今的文化与艺术。显现于当下,正处在全球化多种文化摩擦的处境,我在观展中,更感受到中国式寻根与世界多样化文化在根源上的比较所显现的“何以”。

以“轴心时代”概念,来比较世界重要文化的归因性——在遥远的时代,约距今2500年,在世界不同地区,几乎同时代出现了重要而相异的文化形态,以各自独特的根源性显现了独有的智慧。即使到了今天,人们还会时常提起并以此为准绳来指导今天的作为。

2500年前,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承前启后的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们的观点归结起来叫做“‘是’论”。用“是”的方式来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万物是什么?灵魂是什么……用“是”之问带来无尽的思考,并探究世界何以为真,使西方文化的重心从哲学的思辨转移到科学的实证,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并影响到全球每个角落,成为如今世界性的科学时代。

2500年前的古印度是佛陀影响下的时代。佛陀以“离苦得乐”来探究人生存在的意义,证悟到“真如空性”的恒常,通过去除无常性的对一切有的执著,从而获得的觉性之道。这一道路是用“如”的方式,探究世界在内在心性中的显现,与西方以“是”的方式截然不同。

2500年前的中国,正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老子继承先贤智慧,成为中国儒、道圣人。我想华夏古国地处远东,与世界交往的开放性较晚,一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形成了自足的文化。古老《易经》的卦爻用法:卦为大象,从天之气象引出并发展成为无形之道的智慧;爻为小象,是以阴阳数术的算法来判断事情吉凶的方法,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思维判断的技能。“象”构成中国形而上的基本用法。

如果说西方文化之根依于对“是”的追问,导致对物理世界的深入探究,而发展出以物理为特征的科学;印度佛教以空为根本,依于“如”的证悟,发展出以内在觉性为特征的心性科学;那么,中国则是以“象”为基本用法的科学,在心物之间对一切的二元分立保持中立,在一切存在不可分的交互之玄妙中,领悟不可见的妙门、妙法、妙用。如艺术之“形象”是说在有形无形之中技艺妙法的呈现,中医之“症象”是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微妙的把握,乃至天、地、人不可分的感天动地、以天心比人心的心象喻示……中国文化之根的特性如何与世界不同文化在根源上的差异性形成互补而非对抗,乃是中国之“中庸、中道、中观”的包容性所具有的品性。王刚作为艺术深耕的实践者,从世界多样化的艺术语言的吸纳中,尝试对同一主题的不同手法的运用,都表明了一个具有华夏根性品质的艺术家对世界艺术中各种可能性的接纳、创新和融合。

故乡应该给王刚的艺术一个空间,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艺术馆,因为他把大半生都奉献给了河南。

展览现场

罗鸣:在河南这样一个传统文化浸染非常深厚的地方,王刚的作品是质朴的、淳朴的、直指人心的,具有黄河文化那种质朴性,冲击人的灵魂、激荡人的情绪。王刚艺术表现的丰富性和当代性,具有前瞻性和现代视角,让我们思考和回到传统中来,重新审视中华文明。


作品欣赏

王刚 老万群像 综合材料 440cm×540cm 2009年

空白图.png

请横屏欣赏

关键词:王刚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