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从《助梦》到《筑梦》,用画笔为默默无闻的实干者发声——李玉旺绘画述评

从《助梦》到《筑梦》,用画笔为默默无闻的实干者发声——李玉旺绘画述评
2025-02-22 15:17:1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筑梦,怀着对未来希望和美好信念而不断前进,山东画院画家李玉旺的作品《筑梦》在画面中赋予了更多新时代的美好希冀,其以鲜明的主题、精彩的视觉呈现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脱颖而出,并获得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铜奖。这并非李玉旺第一次在全国美展舞台上一鸣惊人,而是他继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使命》获得金奖之后又一次斩获大奖——对他而言,以美术作品“构筑梦想”更是一种“使命”。

《助梦》:获取创造思维

早年在青岛工艺美校织绣设计专业学习的李玉旺,毕业后被分配到故乡德州市地毯厂工作,成为地毯、挂毯设计和技术指导的“图案员”,这份工作不仅没有把他磨成“匠人”,反而提升了他对西方艺术中造型和色彩的感悟能力,产生了回归绘画的强烈愿望。

《助梦》,纸本重彩,286x546cm(合作)

2015年,李玉旺迎来了人生追梦的契机——他偶然看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首届研修班在招生,于是横下心来,开始了新的艺术人生。“李玉旺是我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后带的第一批研修班学生”,工笔人物画画家何家英回忆:“他的进步与成功是其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独立人格的彰显所铸就的,他心存善念,追求真理,不断通过学习与实践去领悟艺术的真谛,获得精神的博大,并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创造性思维。”2017年,李玉旺又被录取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访问学者。在多位名师的悉心指导下,他汲取了丰厚的绘画营养。这一阶段的重要成果,自然就是参与创作的国家主题性创作项目《助梦》。

《瑶·殇》,纸本重彩,170x213cm,李玉旺

在《助梦》中,村民把“脱贫示范户”奖牌举在胸前的瞬间,脸上的笑容在画家笔下定格为永恒,展现了凉山彝族群众在脱贫之路上的成就。为了将作品刻画得更加生动,李玉旺3次赴大凉山采风。在山东画院研究部理论研究员李晓辉看来,李玉旺的采风并非短途的旅行,而是真正让自己与这片土地融合,去感受山边吹来的风,去聆听村民耕作归来后的闲话家常,去呼吸这片土地上独有的泥土芬芳。

《风骨》,纸本重彩,148x185cm,李玉旺

“日常生活的写生积累,对于李玉旺提炼艺术形象有着重大意义。从他的《新疆写生》《大凉山写生》《西沱写生》《延安写生》中,观者会很惊讶其水墨写意人物如此生动,捕捉人物的烟火味道也很到位,如街头理发师的日常、大巴扎集市、凉山彝族的日常、公园听书老人、消防员整装待发……”李晓辉说。

《使命》:日常构建英雄

李玉旺在参与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的同时,使他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上受到广泛关注的《使命》也横空出世了。《使命》对他而言不仅是一次肯定,更是创作道路上的巨大鼓舞。

《使命》,纸本重彩,178x195cm,李玉旺

《使命》描绘的5名消防队员,人物身躯伟岸、烟熏火燎下的工装和头盔,以及画面中充斥的坚毅、凝重、英武之气,让每一位观者都深受感染。他取材于寓所附近的消防战士们,他们触发了他要描绘这个时代“表情”的灵感。在何家英看来,消防员是被许多人描绘过的题材,但李玉旺没有去描绘消防员救火的激烈场景,而是表现救火后小憩待命的瞬间,以纪念碑式的构图把英雄如山的气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纪念碑式”是很多观众在欣赏《使命》后的深刻印象。“《使命》力求以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语言来重建一种新的‘丰碑式’构图,通过厚重、坚实的画面结构,充满张力的人物造型,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动人力量。”画家孔维克说。“在这件作品中,画家没有采用传统和流行的笔墨风格和手法,而是根据内心感受和主题需要调动综合性的表现手段,改柔美为雄强、舍秀雅为朴壮,打破了工笔人物画的惯常审美和认知。”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孟宪平这样评价。

《风骨·私语》,纸本,80x150cm,李玉旺

而在李玉旺的艺术世界里,《使命》的最重要价值是“日常的英雄主义”:我们常常会认为“日常会消解英雄”或“英雄只存在于可歌可泣的战斗史诗中”,但其实日常也在构建英雄——《使命》中所描绘的年轻消防员在听到警笛之后下意识的动作、不假思索朝向危险的本能,让英雄被赋予了“日常”的含义和当代的即时性,他可以是我们身边每一个擦肩而过的普通人,他们是社会构建中最基础的单元,却也是不平凡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

《筑梦》:讲述实干故事

“早在创作《使命》之前,我已经关注到建筑工人这个群体,想以此为主题创作作品。”在李玉旺看来,“《筑梦》要描绘建筑工人,建筑工人是城市的建设者,他们用双手筑起高楼大厦、搭起现代化的桥梁,是为城市和社会的发展默默奉献的一群人。”而创作却迟迟未动笔,“一则感觉创作构思未成熟,二则对于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也并未达到理想状态”,他回忆。

《筑梦》,纸本重彩,209x217cm,李玉旺

《使命》完成之后,李玉旺开始着手“筑梦”。“我平时与建筑工人接触不多,所以经常去住宅建筑工地、商业建筑工地、单位旁边的地铁建设工地采风,感受工人的工作环境,积累创作素材。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建筑工人的接触越来越多,他们质朴的话语和乐观的态度给我很大触动,这些信息对于作品的风格塑造会起到关键作用。”在创作构思时,李玉旺大量收集、选择和比对各个建筑工种、人员的形象:“建筑工人有多个工种,常见的有力工、木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架子工、砌筑工、防水工、电工、水暖工……各司其职,不同工种的服装、形象各不相同,随身携带的工具也各有不同……这些具体细节对于创作至关重要,对作品而言都是构成画面的重要组成,能够丰富作品的叙事性,更全面而生动地讲述建筑工人的故事。”谈及这些,李玉旺如数家珍。

《欢乐春节》工笔重彩240x540cm何家英、张见、李玉旺、何梦琼、李朋帮、李浩、李丹(合作)

“越是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我就更深感自己有责任将他们的形象以绘画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创作期间,对于创作素材与资料的整理收集从未间断,草图也多次反复推敲修改,经过5年的不断打磨与创作,才有了如今呈现给观众的《筑梦》。”他说。

如果说《使命》拓展了当代重彩工笔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力,那么《筑梦》则在《使命》表现语言和重彩运用的基础上实现了当代工笔画写意精神的全新突破。“我要呈现给观众的‘意’是浓重、朴实、贴近生活的本质和情感,这也是这幅作品的主要基调。”《筑梦》着重强化人物造型感,使画面充满张力、力量感、厚重感和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在人物表情细节深入刻画的同时,画面线条笔法既松弛又蕴含韵律感与写意性,强化了工写松紧的对比。色彩主要采取了灰色调,同时增加暖色形成冷暖对比,暖色的光象征着希望,既增加了“在场”的感受性,也为整组画面增添一份言犹未尽的象征性。画面一幅三组,看似是同一个场景但却又不在一个空间,人物的衣着及其工具体现出建筑工人的身份,不同的站位和关系处理使画面更具有当代形式感,这也是以时空转场的方式突破自我、寻找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时空布局方式的有益尝试。

《逆行·第一组》,纸本重彩,140x200cm,李玉旺

每一位建筑工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梦想,他们将汗水洒在工地,用勤劳与坚韧筑起城市的高度,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生计、撑起家庭的幸福,也是在国家强大的进程中添砖加瓦。他们的个人梦想与国家的宏观目标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时代画卷——这正是李玉旺眼中“筑梦”的意义所在:“点滴星辰终将汇成浩瀚星河,正是每一位‘筑梦人’的存在,才不断为我们国家注入新鲜活力,推动着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前进。”

《无悔青春》,纸本水墨设色,196x98cm,李玉旺

在《助梦》《使命》《筑梦》等一系列作品中,李玉旺将“构筑梦想”的主题聚集一起,所筑之梦上至国家,下至小家,都凝聚了对这个时代、国家和民族的无限期冀与渴望。在李玉旺的艺术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以是梦想家,但若想实现这些梦想,终究要成长为实干者——用画笔为那些默默无闻的实干者发声,这就是李玉旺创作的价值所在。

文/伊红梅,来源:中国艺术报


画家简介

五大步,步步彰显独特魅力——从创作思路角度分析李玉旺《筑梦》成功原因

李玉旺,山东德州人,山东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代表。

中国画《使命》荣获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奖。

中国画《筑梦》荣获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铜奖。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美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

作品、论文及文章发表刊登于《美术》、《中国美术》、《美术观察》等多家专业杂志。

(责任编辑:薛筱蕙)
关键词:李玉旺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