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有艺评家所指出的:陈安健的这类创作延续了川美油画“77级”关注现实的文脉,既保留了乡土现实主义的温度,又融入了地方文化的幽默特质。也许,正是这种艺术的独到表现,使“交通茶馆”超越了物理空间,成为观察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微观样本。
二、文化的守护者
在当今商业化与现代化的夹缝中,陈安健坚持以“茶本主义”为原则守护茶馆的原生态,不以赚钱为目的经营茶馆,到了今天还坚守着十元一杯茶的亲民价格;允许多年的老茶客自带茶叶、茶杯,优先保障老茶客在茶馆的空间。这种朴素的经营智慧使茶馆今天虽然已成为了重庆的网红打卡地,依然保持着“活态博物馆”的本真性。
陈安健对老茶馆的坚守不仅获得大众的认可,也得到文化艺术人的高度评价。有学者认为,交通茶馆得以存续的意义,不仅在于保存了一处老建筑,更重要的在于它是对城市记忆、对大众文化的抢救性记录。另一方面,陈安健又通过多年的创作,将茶馆从一个原本普通的消费场所转化成为承载并透射出巴渝精神的文化地标,其意义堪比“用画笔为城市立传”。在交通茶馆泛黄的茶渍与斑驳的墙皮里,折射出当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与可能。
《茶馆红与绿》
三、生命叙事的深层隐喻
本传记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艺术家与茶馆的共生关系。陈安健曾坦言:我挽救了茶馆,茶馆也赋予了我新的艺术生命。通过穿插于书中的艺术家的大量各类创作,揭示出他从早期几乎是单纯对场景的迷恋,到渐渐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这个质的转变过程,尤其是艺术家近年倾力探索的“互动涂鸦绘画”以及具象与抽象表现共存的“交通茶馆系列——新茶客”,更标志着其艺术语言和艺术追求方向正在发生突破性的进化。
互动涂鸦绘画
茶馆与艺术家的双向滋养在书中被赋予更深层的哲学意义。有艺术家如是道:这本书讲述的其实主要不是茶馆的故事,而是一个艺术家如何在当今社会充满喧嚣的状态下寻找艺术本源和精神原乡的启示。
《交通茶馆》刻画了一个艺术家的艺术人生,而艺术家陈安健则用自己三十多年的生命及艺术的黄金时间——或也可以说是用了一生来证明:真正的艺术不必是曲高和寡,它可以生长在盖碗茶的氤氲里,绽放在市井生活的褶皱中,鲜活在“下里巴人”们朴实、单纯、真诚、充盈着羞涩的浅笑里。《交通茶馆》既是对每个个体生命的礼赞,更是对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文化根脉的深情叩问。
(来源:交通茶馆)
艺术家简介
陈安健,1959年生于重庆。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77级油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第一届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展览:
2024年,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进京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24年,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当代美术馆”—《时光的形状陈安健个人画展》,重庆黄桷坪。
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作品展进京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8年,中国精神——第四届中国油画进京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7年,首届全国美术教育教师作品展,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
2015年,“流变与共在”中国新现实绘画,达巴索古堡,意大利佛罗伦萨。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提名奖,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2年,国际奥委会组织的“第四届体育与艺术大赛”,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
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中国美术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