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塘村的农宅小院工作室,郑忠正在谱写《文明之光——帛书纪事》系列。
艺术创作需要内心的沉淀与专注,其独辟蹊径的领略、感悟与表达往往打破常规,惊起一滩沙鸥,得到的是人们的“不理解”甚至“曲解”,然郢书燕说:“这又何尝不是艺术的变奏!只要能打动人心,引起审美的共鸣与批判,就怕温吞水一样的老调重弹、不甜不咸。青菜萝卜式的绘画方式个个皆能,梅兰竹菊式的通俗易懂人人皆知,‘不似之似,乃得其真’。这种在有限空间里的无限探索,正是艺术的真谛。”
艺术不在空间的大小,而在心灵的宽广。正是这种在有限空间里的无限追求,让艺术创作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相伴寂寞年复年,画室虽小能邀天,常在忘情忘我地,只做画痴不做仙。
画室虽小,却能邀天共舞。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艺术家们以心灵为笔,以想象为画幅,酣畅淋漓,纵横捭阖。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或许我们都需要这样一方小小的天地,让心灵与艺术相遇,让生命与永恒对话。
(文/郑忠,来源:新意象水墨)
艺术家简介
郑忠,1962年生于江苏海安,1979-1985年为海军南海舰队潜水员,1988年毕业于南通大学美术学院,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研究生班,2000-2004年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1997年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美术名家”隆重推介。1998年北京文艺出版社出版吴冠中自传《生命的风景》遴选郑忠作品做封面,2002年为南通市档案局审定为南通历史上第144位历史文化名人。
现为中国文化艺术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日本国际艺术研究院会员,香港画院研究员、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画派研究会分会理事,北京中投文化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经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国艺轩书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