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郑忠谈艺录(七十三)丨艺术创作不在于空间的大小,而在于心灵的宽广

郑忠谈艺录(七十三)丨艺术创作不在于空间的大小,而在于心灵的宽广
2025-03-15 13:37:1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通过赞美陋室来表达作者守身如玉,不骄不躁,甘愿“闭关”自守的情操与志趣。

古人的操守,高山仰止,然而在乱嚷嚷的世俗社会中拥有属于自已的一片净土,尽管稍显凌乱、尽管简陋一点,却可以俯仰天地,逡巡古今,每天进步一点点,是乃实境,其善莫大焉。

在丝绸印染厂旮旯的杂物间收拾成的“方丈”里,郑忠创作了《米字格系列》。

古寺庙中的住持或高僧居住的房间通常被称为“方丈”。这个房间的面积通常是“一丈见方”(即长宽各一丈,约3.3米),因此得名“方丈”。

“方丈”一词的字面意思就是“一丈见方的空间”,象征着简洁、朴素和清净。方丈之间,自是洞天福地。一间小小的陋室,没有富丽堂皇的装饰,没有宽敞明亮的空间,(甚至我从来没有邀请人过来作过客)把客厅当作“作坊”,走廊当作“实验室”,书斋兼作茶室、发呆间……游走其间,或驻足、或行走、或面壁、或挥毫、或呓语,行于所当行,时有小作令人品咂、回味,又不时引起媒体朋友们的关注、共鸣与捧场,一缕春光承载着游子的梦想与追求,能让我时而心静如水,抑或心旌飞扬,时而让我如痴如醉,抑或又莞尔一笑、回眸一粲。

“方丈”中的那个年轻设计师,离开工厂已整整三十年。顾首回眸,最让我牵挂的就是这印花车间顶头的“工作室”,那一方宁静与青春的躁动啊!那是我艺途千里之行的驿站啊!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便是净土,有道是坐地日行八万里,画室虽小,却有一根无形的天线与天地、古今相连,仰承阳光、雨露,俯接大地、江海,春生夏长,四时行焉,邀天共舞,让一缕灵思在有限的空间里绽放出无限缤纷绚丽的可能。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书斋,往往也不过是方丈之地。宋代文豪苏轼在《记先府君事》中写道:“室仅容膝,窗才通明”,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创作出了传世佳作。明代画家沈周,其画室“石田山房”不过数楹,却在此绘就了《庐山高图》等不朽名作。这些艺术大咖用实践证明,创作的空间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心灵的高度与深度。

在砂洗厂二楼的工作室,郑忠创作了《惊蛰系列》。

1234...全文 6 下一页
关键词:郑忠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