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紫:我是2006年底到的中国国家画院,我记得201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画家们去西藏采风,那时候我和胡明哲住在一起,正好在一个房间。作为女性,我们两个当时就聊到了想组织一个小团体,召集一些画得好的女画家自己办展览,做事情,以此展现我们在专业上的追求。这个想法一提出,大家一呼百应,当时我们就觉得成立这样一个组织是女画家们心中特别想做的一件事情。经过一年半的筹备,协会获批成立了,我们秉持着非常大的信念,要打造一个绿色的协会,这也是成立协会的初衷。热爱美术的女性群体给外界的形象应该是纯洁、美丽、干净、知性的,因此协会的成员也应该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丛薇:从2012年到现在协会已经成立13年了,我知道这13年里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举办了很多活动,您记忆犹新的活动是什么?
孔紫:协会成立至今我们打造了几个学术品牌,如“献给母亲的歌”“格物嘤鸣”等,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女史丹青——中国女画家协会首届提名展”,这个展是对老一辈艺术家的一次梳理。当时我们与常州西太湖美术馆合作,这些老艺术家们只要身体允许都去到了常州。在展览当中为了给她们留下资料,同时作为协会的资料留存,我们安排了每位画家都在研讨会上发言,每个人都做了专题采访。最后送别的时候,有的画家要坐火车,我记得她们在车站拥抱,说这可能是最后一次一起参加活动了,我当时觉得特别难受。
丛薇:女性艺术家肩负着家庭责任同时还有社会责任,怎么平衡这个关系?
孔紫:我觉得女性出于自身的性别差异,都不可能放弃对于丈夫的照顾、对于孩子的疼爱以及对于专业的追求,正因为如此她们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所以我们女画家团队是一个特别值得珍惜的、了不起的团队,从事文艺的女性尤为不易,她们肯定要牺牲很多个人需求,要付出加倍的辛苦、努力和泪水才能够成就现在。
从童年启蒙到院校深造,再到投身部队生活、创立中国女画家协会,艺术家孔紫始终坚定地在艺术道路上前行,为女性艺术的发展搭建广阔平台。她在作品中对人民子弟兵的崇高敬意和对乡土风情的眷恋都是她艺术追求与社会担当的生动诠释,期待未来能在她的更多作品中邂逅女性艺术的魅力。
——丛薇
(来源:海南卫视)
画家简介
孔紫,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国家画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专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六、七、八届理事、中国女画家协会原主席、中国人才研究会书画专委会副会长、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李可染画院副院长、全国妇联执委、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
代表作《青春华彩》《秋风》《微风》《儿子》《三伏》等作品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文化和旅游部群星奖金奖、全国首届中国画大展银奖、庆祝建军75周年、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高粱青青》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